陆严河觉得,《宁小姐》就是这样一个剧本。当然,它并不沉闷,很多的对白,包括剧作的结构,都呈现出一种艺术感。
但这个剧本最让陆严河感兴趣的,还是找他的那个角色。
他还不是特别地理解这个角色的心理驱动,但却产生了一种天然的好奇和探索**。
中午,陆严河去餐厅跟陈梓妍和邹东见面。
邹东就是陈梓妍帮他找的保镖。
邹东看上去是一个很健壮的男人,身材壮硕,穿衬衣,打了领带,看起来很重视这一次跟陆严河的见面。
简单介绍,寒暄,打招呼。
陆严河喊东哥。
确实如陈梓妍所说,邹东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他脸上几乎没有笑容,是一张如岩石般板正的脸。
但他坐在椅子上,腰背挺直,有一种可靠的气质,给人一种可以相信的正直感。
陆严河跟邹东简单地聊了一下,主要是询问了他对于这份工作和对娱乐圈的态度。
邹东的回答也很简单,其实就一个意思,他只负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对于其他的事情,没有什么看法和态度。
因为有不少人是仇视娱乐圈的。陆严河也理解,跟其他的行业比起来,这个行业就像一个巨大的万花筒,光怪陆离,光鲜亮丽,又在高度曝光下,被放大了无数的喜怒哀乐和人性阴影。
但至少在他身边的人,不能是这样的人。陈梓妍肯定了解过,他自己也想再问一问,借此可以进一步了解邹东。
“东哥结婚了吗?”
“结过,已经离了。”
“嗯?”陆严河有些惊异。
邹东说:“有一个儿子,他今年七岁,跟着他妈妈,我一个人住。”
“原来是这样。”陆严河点了点头。
陈梓妍补充了一句:“在必要的时候,邹东可以二十四小时跟在你身边。”
看来这是陈梓妍选择邹东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陆严河点头。
陈梓妍笑着说:“你很年轻,又经常往返于学校和工作场合,到时候让公司给你配一辆车,你的出行、后勤和保安都可以交给邹东。”
陆严河点点头,向邹东点头致意,“东哥,以后就拜托你了。”
邹东郑重地回以点头致意。
-
吃过午饭,陆严河才跟陈梓妍提起了昨天晚上刘毕戈给他看的那个剧本。
“梓妍姐,你觉得我可以接吗?”
陈梓妍沉吟片刻,说:“我还没有读过剧本,没办法给意见,你自己的想法呢?”
陆严河点头,说:“我想演,是一个让我很想要演的角色。”
陈梓妍说:“文艺片也好,独立电影也好,这都无所谓,以你的形象,出演这种电影反而给你加分。配角也可以,可得看看主角是谁,但听你的描述,这部电影唯一的主角是个女的,那你在这个电影里演个配角也没有关系,当特出就行,这些客观上的问题都不存在,我关心的是这个电影到底是什么班底,他们说法国导演奥利维亚会担任监制,如果这是真的,那你想演的话,我们就认真去推进一下,你把刘毕戈推给我,我跟他联系一下。”
“好。”陆严河听到陈梓妍的意见是同意的,这让他松了口气。
毕竟现在他要接什么戏,得由陈梓妍说了算。如果陈梓妍不同意他演,他是没有办法演的。
陈梓妍的手机在这个时候响了。
她拿起来看了一眼,忽然骂了一声。
“梓妍姐?”
陈梓妍重新抬头看了陆严河一眼,摇摇头,说:“没事,是《三岔口》的那几个傻逼回应了,在故意抹黑明兰。”
陆严河闻言,马上问:“他们说什么了?”
陈梓妍:“左右不过就是剧本是根据现场拍摄情况做的修改,明兰因为不肯接受自己戏份调整,所以故意抹黑剧组呗,然后宣布了将追究明兰的法律责任。”
陆严河不禁皱眉,问:“这件事,明兰会有法律责任吗?”
“看官司怎么打,不过从事实来说,肯定是对我们有利的,《三岔口》未必会真的起诉,他们自己心里面也明白他们做了什么,真要走到那一步,事实对他们不利。”
陈梓妍的思路其实也很清晰,在刚看到消息那一刹那的愤怒之后,她已经在想应对措施了。
而应对措施也逐渐在她脑海中成型。
“我先走了,你回学校吧。”
陆严河点头。
邹东说:“我开了车,我送你回去。”
陆严河摇摇头,说:“不用,这里离学校很近,我走回去只要十分钟。”
邹东闻言,点了点头,说:“那我送你到校门口,以后你要去任何地方,只要离开学校,都随时找我。”
陆严河有些惊讶地点了下头。
邹东进入角色的速度比他想象中还要快。
-
陆严河中午直接去了图书馆。
他在手机上查了查《三岔口》的回应。
这个回应的内容虽然刚发不久,却已经成为了热门内容,太多人第一时间就点了进去。
《三岔口》的回应内容看着洋洋洒洒一大篇文章,实际上一半都在倒苦水,比如从一开始就和温明兰沟通不顺,温明兰进组以后,对剧组提出了每天拍戏时间不超过八个小时的要求,还经常迟到,又写温明兰对妆造不满意,不肯为角色扮丑,导致拍摄一度延误,等等。
总而言之,在他们的描述中,温明兰就是一个非常难搞的女演员,因为有一个特别牛掰的经纪人,明明只是个新人,却也眼高于顶,不把别人放在眼中。
看到这样的描述,陆严河顿时感到无语。也难怪陈梓妍看到之后,会在一瞬间发那么大的火,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脾气,连脏话都骂了出来。
网络上对于这篇回应的态度几乎是一半一半。
一半感到“恍然大悟”,发现原来温明兰竟然是“这种人”。
另一半不相信《三岔口》所说的这些内容,毕竟,隔了这么久才发声,本身就让人觉得心虚。而隔了这么久才写出这样一个回应,避重就轻地指责温明兰的问题,反而证实了温明兰所说的事情。
娱乐圈在讨论这件事,网上在讨论这件事,社会学课程上也在讨论。
每个人都有五分钟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间,这门课的任课老师是很喜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风格,所以,常常让大家讨论一个社会性议题。
温明兰这件事,她之前已经让大家写过评论文章,今天又让大家做即兴表达。
她说:“我知道,大家都很能读书,我一点都不怀疑大家的案头读书能力,但在大学,大家要学会写和说,两种不同的形式,但都是学会一件事,理清楚自己的思路,弄明白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和论证思路,然后,学会用最浅显易懂又让人信服的方式,将这些给表达出来。”
陆严河被首当其冲地点名了。
“你在演艺圈工作,你应该最有感受,你先说。”
陆严河只好站了起来,同时有些尴尬,一头雾水,不知道该说什么。
教室里的人都看着他,这种被很多道目光聚焦的时候,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陆严河想了想,说:“我认为每一个人说话、做事,都有他的立场和出发点,要去论一个人的对错,会容易陷入情与理的矛盾循环之中,站在我的角度是错的事情,站在别人的角度也许是对的,因为双方的利益不一致,所以,这个时候,应该看双方约定的、达成共识的东西,放在温明兰和《三岔口》剧组这件事上,就是双方签订的演出协议,契约精神是维系一个多人项目能够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在这件事上,到底谁是违背了契约精神的主要方,责任就归哪一方。”
“有没有人想要进行反驳的?”任课老师马上询问其他同学。
有人举手了,是一个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