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37章 医疗制度,冠绝历代【求追读】(2/2)

“一般会分成几十个科室,拥有上百名医师,也即是大夫;又有数百名护工,及至少上千张病床。”

刘宽所讲是印象中的数据,并不完全准确,但应该大差不差。

朱标听后,满脸震惊。

像什么科室、护工、病床之类的词语,他只能猜测大概意思,但大夫的意义他确是懂得的。

上百名大夫啊!

这还只是一个普通县城中的医院?!

“后世医学竟···”朱标一时想不到词语形容,然后脑海中忽然浮现那日刘宽城门楼上所用过的一个词,遂接着道:“竟发达至斯?!”

刘宽点头道,“若说发达,一座县医院还代表不了全部——其实县城中,类似规模的医院往往有两三座。”

“若在府城、省城,类似规模乃至更大规模的医院也往往有多座。若在京城,比之更大的医院也有十几座!”

“此外,后世还在县以下的乡镇设立了乡镇医院,即便是在广大乡野农村,也设立了诸多医疗点,每个医疗点拥有至少一名大夫。”

“另外,这些官方医院对一些极度贫困的患者,会免费治病施药。”

“对普通百姓,其中一些治疗手段、药物,也会根据国家政策酌情给予优惠。”

说到这里,刘宽便停了下来。

因为他忽然想起了后世经常听人议论种种医疗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各种看病难问题,便不好意思再多夸。

然而朱标听了刘宽这番话,却再次被震撼到了。

回过神后,朱标略带感叹地道:“我父皇建立大明后,有感于百姓求医治病困难,便承袭宋元旧制,于洪武三年在京师以及各府、州、县设立惠民药局。”

“药局不仅设有大使、副使,还有一位医官,以较为低廉的诊金为贫苦百姓诊断,若遇疫病流行,还会免费发放药物。”

“洪武七年,又于各府、州、县设立养济院,专门收养鳏寡孤独等贫病无依者,以及工匠、军士及其他老弱病残者。”

“养济院中亦有医官,且免费给收养者看病、治病。”

“虽然无论惠民药局、还是养济院,皆有不完善之处。但我熟读历代史书,一直认为我大明此类治病救人之制度已冠绝历代。”

“不想,与后世相比竟是不值一提!”

说到最后,朱标摇了摇头,脸上竟露出一抹自嘲神色。

刘宽担心朱标因此被打击到,便道:“后世能建立如此好的医疗体系,部分原因是科技发达、物质相较于现在极度丰富的缘故,殿下何必与之比较呢?”

“正如殿下方才所讲,大明如今的医疗体系已经强过前面的历朝历代。”

“且如今殿下知道了后世之事,必能为大明建立更好的医疗体系,让百姓治病吃药变得更加方便、容易。”

刘宽的劝说让朱标心中好受不少。

他点点头,道:“妹婿说得对,我方才是有些妄自菲薄了。”

有了这一番交流、感叹,刘宽、朱标觉得彼此感情又亲近不少。

接着,刘宽便根据后世的一些见识,对朱标负责督办的医学院、医学交流大会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男人聊起事业来,总是十分兴奋,甚至会忘了时间。

不知过了多久,一位中年宦官进来打断了二人的畅聊。

“太子殿下,将近亥时了,太子妃请您早些歇息。”

“竟然都快亥时了?”朱标惊讶。

亥时是晚上9至11点吧?意思是快九点了?

刘宽同样惊讶。

与朱标对视了眼,刘宽担心被朱标留下,来个抵足而眠、彻夜长谈。

便主动道:“殿下,反正今日关于医学院、医学交流大会之事咱们也聊得差不多了,不如散场?”

朱标略带歉意地道:“倒是我耽搁了妹婿休息,也罢,我若于此二事再有犹疑之处,日后再向妹婿咨询。”

说完起身,亲自将刘宽送出了春和宫。

通行的王广岳、李小二以及东宫宦官、侍卫见此,都不禁暗慨太子对刘宽之重视。

大明此时是有宵禁制度的。

不过刘宽是被太子留到这么晚的,又有仪鸾司将士护送,自是不会被巡逻的亲军为难。

回到府邸。

见夏荷等人都在等着,刘宽这才知道,因为没派人回府中通知,夏荷她们几个都在担心他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