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从政以来,一直顺风顺水,东成西就,还是头一回遭遇这么大的滑铁卢。
西州市文旅,寄托了张俊最大的愿望。
他曾经幻想过,西州能依靠文旅产业大放异彩,脱贫致富,从此走上小康道路。
现在现实却给了张俊最为沉重的一击。
张俊甚至还梦想着,依靠这次的成功,获得省委的嘉奖,然后顺利调回省城,担任省城市政府的常务副市长一职呢!
现在看来,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成了梦幻泡影。
当官的人,只要心怀百姓,一心一意的为民做主,就有操不完的心,有做不完的事。
在时代的浪潮中,人民群众始终在心底呼唤着能为他们遮风挡雨、带领他们奔向美好生活的好干部。
这种呼唤,是对责任担当的期盼,是对为民情怀的渴望,更是对初心使命的追寻。
而焦、孔、杨、任等优秀干部,用一生的奉献与坚守,回应了这份呼唤,成为了矗立在人民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也成为了官员楷模。
张俊没想过能成为他们这样的时代英雄,但也想奉献自己的热血,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西州面貌。
在西州的几百个日夜里,张俊始终坚持在一线工作,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种植中药,坚持文旅兴市、农业强市的规划和指导精神,用辛勤的劳动付出,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用行动回应了群众对好干部的呼唤。
然而,并非你付出努力就会有回报。
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张俊在西州搞文旅失败了!
所有人都在质疑他,怀疑他的能力,责备他把用一场文旅的骗局,中饱了私囊,却把西州拖入了两百亿债务的深渊!
平日里,你没事,别人都要找事,给你挑刺,给你上眼药,想拉你下马。
现在好了,张俊在西州的工作没做好,立刻招来一群非议的声音。
市里早就有人看不惯张俊大权独揽,把两百亿的资金紧握在手里,不给别人发财的机会。
现在这些人都跳了出来,阴阳怪气的指责张俊,还说他贪污了巨款。
省里也有人借此机会大做文章,想要拉张俊下马,除掉这个眼中钉,同时也给吴、马联盟沉重一击。
一时间,各路牛鬼蛇神纷纷露头,剑指张俊,大有七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势。
这天,董志武召见张俊,皱着眉头说道:“我市的文旅成绩,不太理想,我们是不是想想办法?不然的话,那两百亿的贷款,将成为我市有史以来最沉重的债务负担。”
张俊一手夹着烟头,一手用力擦了擦额头,最近几天来,他经常皱着眉头,成了习惯,额头上的皱纹,怎么抚也抚不平。
这些天,很少抽烟的张俊,也是烟不离手。
他像一个失去了灵感的艺术家,幻想着依靠烟气的刺激,来找回久违的创作激情。
然而,烟熏黄了他的手指,却不能帮他找到西州的出路。
他一身疲惫,满身烟味,憔悴不堪。
董志武见状,轻咳两声,关心的说道:“张俊,你也不要太过自责,当初决定发展文旅经济,是我们西州市委的共同决定。我们都知道,你已经尽力了。现在项目失败,也只能说是时也命也。唉!只是这后果,有些难以承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