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瑱刘备曹操 第一百三十五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水军之难(1/2)

刘备自然不知刘晔南下之后还发生过这种事情。

此时听到鲁肃亲自口述,一时心中自是感动,握着鲁肃的手道:

“若非军师问起,备尚不知还有这等故事。”

“子敬与那周公瑾即为好友,今投于我,日后必要与之为敌,岂不是叫子敬为难?”

老刘身为大汉魅魔,自是无时无刻散发自己的魅力。

即便鲁肃已经十拿九稳,还是以此为鲁肃考虑。

而鲁肃一听,便觉刘备果然仁厚,当下便对刘备表忠心道:

“肃与公瑾为好友,志却不同,他与那孙策自小相交,不得离之,只得走上歧路。”

“在下虽为商贾之后,却也世代受国之恩。”

“今值国之大难,群雄并起,见主公匡扶之志,自当相随,岂可因私废公!”

“主公放心,莫说与公瑾为敌,便是公瑾当面,肃亦不改此心!”

“只愿以身报国,终不背德!”

秦瑱在一旁见之,自是笑道:

“子敬乃君子,那周公瑾亦非俗人,终是各为其主,又岂有为难之理!”

嘴上这么说着,他心里却是暗笑这鲁肃也不是什么老实人。

他明明记得鲁肃对孙权说过,汉廷已不可复,当趁此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取江南,称帝建号已取天下。

反倒是孙权表示你老哥真敢说,但我不敢做,我坐镇江东,只是想兴复汉室。

这其中自然有孙权的权谋之故,可鲁肃却算不得什么汉室忠臣。

结果现在到了刘备麾下,反倒口口声声匡扶汉室。

可见鲁肃亦是个通透圆滑之人,而非老实忠厚之辈。

但心中如此想着,他却也理解鲁肃的心态。

就和糜竺一样,鲁肃同样是个投机者,因为他们的家世在这里摆着。

不投机,那就没有任何进入士人圈子的机会。

所谓的乐善好施,无非就是借用钱财来换取名声!

只不过鲁肃没有糜竺胆子大,糜竺是那种看准了就下大注,不成功便成仁的角色。

鲁肃却是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性子。

而也正是这种性格,才是真正的大将之才!

为大将之人,不是说你要有多少谋略,要有多勇猛,而是要足够稳,错误犯得越少,胜利的机会就越大!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正是如此!

鲁肃这般,正是他们现在需要的水军帅才。

思虑至此,他便又对刘备笑道:

“不知主公可已将我军欲建水军之事告知子敬?”

刘备一听这话,便即反应过来,摇头笑道:

“尚未告知!”

他这边一心面试人才,还没机会问问鲁肃的志向。

而鲁肃一听这话,眼中便是精芒一闪,他心知这一次刘备召自己前来,定然是刘晔推荐。

可刘晔也才刚入刘备麾下,平白无故自然不会推荐他。

因而他知道,刘备这一次找他前来,恐怕是要委以重任。

故而昨天一见了刘备,就给刘备规划了一个战略,让刘备知晓自己的本事。

不过终究刘备欲与他何任尚且不知,现在一听秦瑱这个意思,似乎有意让他统领水军?

这可是一个实打实的重任啊!

思绪之间,他索性对刘备问道:

“依军师之言,主公莫非有意训练一支水军,图谋江东?”

刘备见其问话,也不掩饰,直言道:

“吾也不瞒子敬,实则此次召子敬前来,是因我军之前收了郑宝部众,军师便谏以彼等兴建水军!”

“可我麾下并无这等善于水战之将,故而询问子扬。”

他自是又将征召鲁肃的原因说出。

鲁肃一听,心中自是一凛,不由暗自看向了秦瑱,心道这个军师果有远虑。

如今刘备才取淮南,就准备练水军,可见在他献计之前,秦瑱就早早定下了取江东之策!

再一想想刘备这一系列征战历程,就可知远在沛县之时,秦瑱就已经给刘备规划了一个庞大的战略。

现在这一切形势,不过是依照秦瑱的战略在一步步前进罢了。

能策划战略,并且带着刘备一步步走到现在,这种鬼才,怪不得刘备会如此信任!

而惊讶之中,他又是一阵庆幸。

因为他能明显感觉到,刘备在战略上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阶段,接下来恐怕要进入扩张期了。

孙策麾下的江东,明显就是下一个战略目标。

若是没有刘备,孙策定鼎江东是没有问题的。

但现在多了一个刘备,变数就出现了。

显然刘备军正在蒸蒸日上,而孙策却是直转而下。

在这种情况下,他投江东那就是一条死路,跟着刘备方才是正确的选择。

可想到这里,他又开始思虑建立水军这件事,思考了一会儿,便即叹道:

“若说军师建立水军之见,实属深谋远虑!”

“主公欲让在下练水军,也自无不可!”

“然则主公须知,水战不比陆战,两军相争,不在兵马多寡,而在于战船之上。”

“眼下孙策已经占据江东,手上握有数千水军,至庐江往东,皆为孙策所控!”

“而这扬州造船之家,又在吴郡丹阳等地。”

“我军在巢湖练兵,必然瞒不过孙策,他也不须来犯,只需把住战船一项,我军便难成军矣!”

说实话,他是真想给刘备练上一支水军。

毕竟一旦成功,他就能一步登天,成为刘备手下重臣。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倒是想练兵,但没有战船,练了水兵又有何用?

听着鲁肃之言,刘备自是眉头一皱。

他本以为有了鲁肃,水军也就手到擒来了,没想到有了将领还不够,还需要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