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大汉上下都知道天子的想法之后,愿意追随天子的,天子就会重用他们,不愿意追随天子的,天子也会毫不留情的把他们赶出大汉,天子对待六国贵族豪强就是这样,这些人不肯追随天子均田,天子就联合汉吏,毫不留情的把他们扫荡一空。《敌友论》算是被天子用的出神入化了。”
虽然《大同书》是张良写的,但孔鲋却明白这是天子的思想,现在天子也面临一个和始皇帝一样的问题,大汉以后的道路如何走。
始皇帝交出一个不合格的答卷,他想快速建立一个大统一的帝国,结果欲速则不达,导致大秦帝国分崩离析。
而天子却以大同世界吸引天下人,带领天下人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虽然这条路才刚刚迈出第一步,但孔鲋却很看好大汉朝廷,他也很想看看,大汉能不能迈入大同世界。
伏生看完《大同书》道:“论证严谨,大同道路清晰,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大同之治,但天子却是第一个敢对大同世界前进的帝王,只凭这点,天子已经胜过无数帝王了。”
“只是这大同书让我感到一丝法家之味?”伏生前不久才驳斥了韩非的《五蠹》,发现张良引用的例子,很多都是和韩非殊途同归的。
孔鲋更是直接说道:“为兄却觉得更像韩非之言,层层递进,逻辑严谨,让人难以反驳,张子之名,实至名归。”
孔鲋当年也是见过韩非的,韩非是荀子的弟子,而他也在荀子门下求学过。那是一种学神对学霸的打击,他是万万不敢和韩非比肩的。这部《大同书》论证的方法和韩非几乎一模一样,思维模式也是相同,要不是他已经知道韩非已经死了,他都以为这是韩非新写的文章。
叔孙通喜道:“陛下要建立大同世界,而我儒家也要建立大同世界,我等儒生和陛下志同道合,这《大同书》要成为我儒家经典之一,每个儒生都要深入学习,理会其中之意,为建设大同世界出力。”
长安城,李斯府。
李斯和张苍两人也在品味新出来的《大同书》
李斯看完全部内容笑道:“原来天子也是法家。”
张苍嘲讽笑道:“不要因为张子应用事力和韩非很像,就说天子是法家,我大汉和暴秦可是完全不同的。”
李斯却淡然道:“《大同书》论证两大支柱是生产和分配,这生产不就是我法家的尽地之力的另一种说法,只是换了一个称呼而已。
而分配不就是限制帝王贵族的权利,防止他们多吃多占,但我法家也是限制贵族权利和利益,集权于帝王,集利益于朝廷,好让朝廷有足够的钱粮,富国强兵。
而天子的《大同书》连天子自己的权利都进行限制。以前我法家讲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而限制大汉不过是更进一步,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李斯冷笑道:“天子敢开这个口子,就不担心自己的后代真被人以‘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给砍了。
徐凡还真不担心,砍天子多大的事,后世太常见了,古今中外的事例数不胜数,原本历史400多年后,有个天子会当街被人杀了。路易十六知道不,人家当着几万百姓的面被一刀两段。亚历山大知道不,全家都被杀光了。
张苍吓的冷汗直流道:“可不敢乱说。”
明明是进行学术探讨,怎说出如此吓人的话?
不过张苍想了想李斯的话,发现他说的还真有几分道理,但他还是反驳道:“你法家为君王集权,残害天下的百姓,而现在天子却想要带领天下百姓实现大同,这和伱们法家完全不同。”
李斯却淡然道:“世界变了,我法家自然也要跟着变,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法家为君王集权,压榨百姓,才能快速富国强兵。天子有句话说的好,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天下的钱粮是有限的,百姓获得多了,国家就少了。”
“而战国又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乱世,君王不能集权,国家就难以合力对外扩张,朝廷缺乏粮草,就没有足够的钱粮来养兵保卫国家,春秋时期那些讲仁义的国家,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粮兵力来保家卫国,最后被那些强势的诸侯国吞并。”
“但现在的情况却又不同了,天下和平稳定,已经不需要集权于帝王加快朝廷决策的效率,朝廷也不需要占据太多的钱粮用于准备战争。新的时代要有新的应对方法。”
而后李斯黯然道:“我大秦就是没有找对方法,天下已经统一了,却还在用战国时期的制度来管理天下,却忘记了天下大势已变,国家和朝廷的制度,也应该顺应新的天下发展变化而进行调整,最后大秦却是倒在了没有顺应时代变法身上。”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