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迁于房州,将皇太孙李重照废为平民。】
【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仍临朝称制。】
……
{正九品相当于正股级了,而正三品相当于高官了,从正股级一下子蹦到高官,伱放哪个大臣都不能同意啊!}
{更别提还一个什么乳母之子,好家伙,这是汉安帝转世了怎么着,你们好爱乳母一家人啊!}
{这真的是李治的儿子,李世民的孙子?这什么脑子?}
{体谅一下吧,毕竟是从吃喝玩乐的藩王突然扔到这个位置上的。}
{不是哪个藩王都是文帝和永乐那种上来就能干,干的还可以那种的。大都是宋徽宗那样的。}
{景泰帝也不错,可惜了。}
{汉文帝、永乐帝:你拿宋徽宗对比朕?耻辱!这是耻辱!}
{李弘啊,多好的太子啊。监国有道,人还仁义,可惜病死了。要是李弘在,武则天或许不会如此?}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眼神瞬间清明起来,他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从未想过,甚至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想法!
“安抚宗室,大赏将臣。”
“控制东都,镇守四州……”
一旁的窦漪房也同样面色肃穆,接话道: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她真的想做吕后。”
刘恒沉默不语。
吕后?
吕后可是很爱惠帝的。
这个武后可不是如此啊……
并且这一套过程……朕可是太熟悉了。
“这个中宗太着急了,急中出错。”
“没办法,宗室、大臣、将领,都被武后趁机安排上人手了。”
“是啊,就连辅政大臣都与她联盟了,手段高明。”
“高宗……我算知道为什么不提他识人能力了。”
一旁的刘启听得懵懵懂懂抓耳挠腮。
“不是,阿父!阿母!”
“你们再说什么啊?别丢下我啊?”
正在讨论的帝后二人齐刷刷的看向刘启。
看着眼神里清澈见底的愚蠢。
二人扭头继续讨论。
刘启:……!
我是不是你俩儿子啊!
……
汉末·灵帝时期。
“嘶……”
刘宏感觉这一幕怎么这么眼熟呢?
“似曾相识的感觉……”
殿下众臣默默不语。
多新鲜啊,能不似曾相识吗。
这不就咱炎汉太后掌握朝政的手段吗!
不然她废什么重孙又立儿子啊。
太皇太后临朝哪有太后称制来的方便啊。
……
大唐。
李世民捶了捶胸口。
他现在气的胸疼!
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就是因为在执行之前是门下省把最后一道关,所以宰相集体议政的政事堂才设在门下省。
现在,她把政事堂从门下省改到中书省,意味着从制度上进一步加强了中书省的权力!
那个裴炎是顾命大臣还是中书令,宰相议政都要由他主持。
原本的三相牵制无形之中就成了宰相首宰。
如此长久,政事堂慢慢就变成宰相的一言堂了!
一下子又退回汉朝的一人宰相制了!
最重要的是,门下省主管审核封驳。
现在门下省的权力削弱了,那以后……
李世民一瞬间冷汗都出来了。
真就吕后在世?
……
大唐·高宗时期
双手无力下垂,李治木然的看着天幕。
你不想着安抚宗室,只顾着封赏外族,宗室的人岂会帮你。
任命官员不依制度,妄自任为,大臣岂会帮你。
调羽林军到洛阳,利用太子与大臣的矛盾。
“呵……”
李治嘴角浮起一抹嘲讽。
朕还真是教出了一个好徒弟……
可惜弘儿……我的弘儿!
脑中嗡的一声,李治两眼一翻,果断昏死过去。
……
【公元684年九月初六,改元光宅。】
【改东都为神都,尚书省为文昌台。】
【左右仆射为左右相,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改成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
【侍中为纳言,中书令为内史,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置右肃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