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114章 公子…好白净?(1/3)

对于睢阳的数万守军而言,刘荣与李广二人在城楼上的对质,只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插曲。

——刘荣字字珠玑之语,就算是被千百守军将士听去,也很少有人能听明白。

他们不明白来睢阳犒军的皇长子,为什么要斥骂率军支援睢阳的李将军。

更不知道自己的王上,为何会因为储君一事,而和皇长子结下了嫌隙。

他们只知道眼下,睢阳岌岌可危,城外吴楚数十万叛军,仍在不遗余力的日日攻城;

只知道连续两个多月的战斗,已经让许多袍泽不见了踪影,不知是负伤下了城墙,亦或是直接失去了性命;

只知道今日,梁王刘武放出了府库存着的酒,皇长子宰杀了带来的肉牛。

有酒喝,有肉吃,明天能不能活到天黑,也得先吃饱肚子再说。

城外的叛军很配合;

就好像是知道睢阳城内的守军,正在接受穷尽一生,都未必能有第二次的犒劳——在黄昏前,那最后一次冲锋之后,叛军便直接回了大营。

若要再战,最早也得是明日天亮之后……

“公子对寡人,似是成见颇深?”

与刘荣、李广,还有中尉张羽、大夫韩安国等一众梁国将领,围坐在城墙内的篝火旁,梁王刘武如是发出一声轻喃。

久久都未等到刘荣的回应,又稍带些好奇的侧过头,便见刘荣那张被火光照耀着的侧脸,此刻却看不出丝毫情绪。

就好像围坐在篝火旁的,只有刘荣一人。

一手持着肉块,一手拿着酒囊,那杆三重天子节牦,则斜倚在刘荣一侧肩头;

目光涣散的看向篝火堆,手上那块牛肉再三送到嘴边,却也都随着无力垂下的手,而终究没能进入刘荣口中。

刘荣不说话,梁王刘武也不开口,篝火堆旁,便也就此沉寂了下来。

也是直到这时,围坐在这堆篝火周围的一众‘肉食者’,才终得以静下心,听耳边传来的、守军将士们发出的谈笑声。

——有人在说这一战,自己斩获了好几颗贼军首级,若能侥幸活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便可以给家里添置几件农具,再给妻儿置办几件新衣。

有人说,自家兄弟几人从军,只剩下自己一根独苗还在城墙之上,兄弟手足们死的死、伤的伤,不知自己战后,还能不能撑起家里的生计。

也有人谈论起某个乡邻袍泽,在此战中失去了家中所有的男丁;

战后,免不得要自己帮扶着些。

···

在一众梁国将官,以及梁王刘武、李广等人耳中,这都是再琐碎不过的家长里短。

但也正是这最真实的表露,让刘荣愈发坚定了自己的认知……

“战,从来都不是‘为了战而战’,而是为了不再战而战。”

“父皇削藩,并非是为了逼反吴楚,而是为了今后,再也不会有如吴楚这般,能说反就反的宗亲藩王、再也不会有下一场吴楚之乱。”

“边塞外的匈奴人,之所以是我汉家历代先皇奋发图强,代代相承,也势必要平灭的外患,不是为了让我汉家战胜匈奴人,而是为了让我汉家,不再会为匈奴人所击败。”

“将士们浴血奋战,在睢阳抵御叛贼、在边关抵御胡蛮——更不是为了有仗打;”

“而是为了今后,无需打仗、无仗可打。”

“是为了我诸夏之民,不必再厉兵秣马,枕戈而眠,而是可以耕作于田间,种其种而得其粟,自果其腹,安居乐业……”

似是自言自语般,自顾自说出这番话,刘荣眼皮稍一抬,将目光从面前的篝火堆,移到了坐在篝火对侧的李广身上。

“李骁骑,自从军为卒至今,先后为屯长、曲侯,再以队率司马为中郎。”

“——为屯长,兵五十,短短一年的时间,被李骁骑带死的兵,没有五百也有三百;”

“为曲侯,兵足百,不过半年——准确的说只是一个冬天,李骁骑肩上,更是多了陇右上千户良家的生计。”

···

“及为队率司马,将兵五百,李骁骑单是擅作主张,私出接敌,以致麾下士卒全军覆没的次数,便下去五指。”

“甚至哪怕是做了中郎,到了长安——到了先帝的身边,李骁骑的兵,也依旧是出了名的短命。”

“就连随驾狩猎,李骁骑麾下的兵,都能被濒死的猎物咬死咬伤,或由于不知名的原因死在狩猎场上。”

面无表情的说着,刘荣不由稍一昂头,问道:“李骁骑可曾算过自己麾下,死过多少我汉家的儿郎?”

“比起李骁骑的战功、斩获的首级,被李骁骑带死的兵,是更多些,还是更少些?”

“——我来告诉李骁骑。”

“自先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至今,李骁骑共斩获北蛮匈奴首级:卒二十七级,百长四级,射雕者一级,千长——即当户一级。”

“再加上今日斩杀、射杀的吴楚贼军,总共不超过六十级北蛮、贼军首级。”

···

“也同样是自太宗皇帝十四年始,至今为止,在李骁骑麾下战死的兵卒,便已是不下五千。”

“——刚好是李骁骑如今这个‘骁骑都尉’,所能率领的兵马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