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县丞暗暗地翻了翻白眼,正想说话。
孙山抢先一步道:“王大人,我知道你的意思,也明白你的担忧,更多谢你的关心。”
接着又说:“不过还是刚才那句话,只要断龙山镇是本官管辖之地,本官一定会管。”
孙山都这么说了,王县丞还能说什么。
只好拱手作揖:“大人,下官明白。”
得知只有一个镇的夏收慢半拍,孙山不由地松了一口气。
继续问:“王大人,麻烦统计一下,还缺多少把割禾刀,多少把锄头,犁头,耙头,缺多少耕牛?”
王县丞愣了愣,摇了摇头回答:“大人,这些都好缺,多多益善。咱们衙门本来就没多少,百姓家中也不多。
特别是耕牛,少之又少。大半数的田地都靠人犁地。哎,牛太稀缺了,要是多几头,春耕和夏耕能更快些。”
属于沅陆县衙门的耕牛也只不过10头,平日下放到富贵人家养,当然也富贵人家优先使用。
衙门都那么少了,普通百姓更不要说。
一个村子能两三头牛就不错了,还怎么指望牛犁地呢?
沅陆县的犁地正确打开方式是一人在前面拉犁头,一人在后面扶犁头。
累了就换人,直到把地犁好才罢休。
而且不说耕牛了,连犁地的犁也不够啊,有些百姓还只能用锄头翻地。
孙山自然知道沅陆县的困境,所以才让王县丞统计。
点了点头说:“这些我都知道,王大人,根据田册,算一算需要多少农具。”
顿了顿,补充道:“也要问一问各地的里正,村长,让他们统计所在地的农具,一一上报给衙门这边。”
王县丞不解地问:“大人,你要作甚?”
孙山直言不讳地说:“当然买农具了。没有农具,怎么种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科技处于朴素阶段,但总比单纯的靠人力好。
多买些割禾刀,锄头,犁头,耕牛回来,种地也容易种。
特别抢种抢收之际,更需要工具辅助。
王县丞瞪大眼睛问:“大人,衙门没钱,怎么买?”
孙山两手一摊,斩钉截铁地说:“怎么会没钱?百姓的粮食收回来。一来有粮税,二来赊账的肥料也该收钱了。这不,衙门的小金库自然有账入了。”
接着又说道:“等把粮税收上来,账单回款,就安排人到辰州府采购,越快越好,最好能赶上夏耕。”
当然这一切都是孙山的美好计划,途中有可能发生意外。
比如账回收难,辰州府没耕牛卖。
种种意外,都抵挡不住孙山种地的决心。
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王县丞傻眼了,努了努嘴问:“大人,不少人有作坊的利股,作坊不分钱?”
本以为作坊有收入了,集资的股东也有收入了。
刚才孙大人怎么说呢?意思好似不打算分钱,好似想把钱挪用?
孙山安抚到:“分,当然分,只不过不是现在,晚点再分。”
至于晚到什么时候?呵呵,孙山也不知道。
犁和耙
谁犁过地?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