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1456章 把这些藏在淤泥里的臭虫,都给朕拔出来!(2/2)

说着又给童福山丢过来一份旌表,是南直隶道御史王显近日上奏的。

“王显?也姓王,是不是这个王家的子弟?”

“朕也曾这么怀疑,可惜,不是。”

朱棣指着一份吏部名录:“这个王显是府谷人,是永乐八年从津门书院结课的新学学生,历保德府户班、定襄县令、礼部清吏司主事,后入都察院御史,之后才外放至南直隶道御史。”

“他之前根本没有去过太平府,甚至在去南直隶赴任之前,连长江几乎都没怎么去过,很难和王家有什么瓜葛。”

童福山眯着眼:“这么说来,要么就是这个王显去了应天之后被腐化了,要么就是这个栾有德很会隐藏,官声确实很好。”

“没错”,说着朱棣又给他递过一份吏部的考课卷宗:

“朕已经看过了,这个栾有德是庶吉士出身,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的时候外放当涂知县,任期三年,因课税有功,经吏部核报转任和州知州,

又任三年,再因课税之功,于永乐五年往太平府任同知,

永乐八年的时候,前任知府离任,推选了栾有德继任,经吏部考课核准后继任至今。”

朱棣一边说,童福山一边快速翻阅着卷宗。

将栾有德的个人履历默默记下后,忍不住笑道:“看来这个栾有德还真是个搞钱小能手,多次升官的理由都是‘课税有功’。”

“没错”,朱棣手边关于他的资料还真不少:

“这是当涂、和州、太平自他上任后的户房课税账目,比赴任前每年都有增加,而且亦失哈找人核过账,确实大幅增加,不算虚功。”

“但臣有一个疑问。”

童福山指着吏部的履职记录:“自栾有德于永乐八年上任太平知府后,一直到今天都没有转职或调离,今年是永乐十六年...”

童福山掰着手指头算道:“得有八年了吧?这可和朝廷的一任五年之规不符。”

朱棣笑笑,将吏部的旌功卷宗丢了过去:“永乐十三年,太平府通知、通判、推官,及下辖各县知县、主薄一干人等联名上奏,

因地方税务与市舶司、河运诸处尚需栾有德协调处置,特请续任。”

童福山点点头,卷宗上确实是这么记录的。

虽然一任五年是朝规,但特殊情况连任也不是没有,但特别令童福山在意的,是卷宗最后记录的一条:

“这个栾有德还收到过万民伞?”

朱棣什么话都没说,但脸上的表情满是讥讽。

童福山懂了:“看来和这个王家八成脱不开关系。”

将手里的卷宗全部合上,叠好搁在一边,童福山这才正色道:

“陛下,你说吧,需要臣去做什么?”

朱棣轻轻敲击着桌面,缓缓开口:“太平府地处应天之南,紧邻长江河运,这里面的利益纠葛无需多说,

朕给你的要求很简单,去找到他们之间的勾连,把这些藏在淤泥里的臭虫,都给朕拔出来!”

说着眼睛微微眯起,射出一道精光:“最重要的,朕对那个藏在背后的番商很好奇,想知道他再里面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还有,他的目的是什么!”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