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545章 能赚好多钱(1/3)

其实在陈凡看来,他们这点要求挺卑微的。

别说不要求分稿费,就算要求分一点过去,他也不会有意见。

毕竟人家是真花了心力去工作,给他省了不少事,最重要的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否则这么多文字,单单去抄写就要花不少功夫,更别说还是相当于二次创作的翻译稿。

而他们能得到多少呢?

按照国内的标准,翻译稿的稿酬是最高千字6元,那么320万字的翻译稿,他们也不过能分走19200块而已。

再换算成美元,11400块?

给他们凑个整,12000?

能干什么?

买一辆价格为9495美元的保时捷924,剩下的交税?

更别说还几个单位一分,最后各自到手的、估计也就能买点资料,别的什么也干不了啊。

陈凡表示想不通。

不过通过今天这番折腾,从赵俊辉到朱公安、从姜恒到许启珍这些人的反应,他总算是明白了,外汇对现在国内单位的意义有多大。

得到满意的答复,文化厅的领导便告辞离开。

也不说留点纪念品。

好歹给两包烟也行啊。

何青生抽了口烟,眼里闪过几分犹豫、还有几分希冀,“你说,那个小本子出版商,有没有可能看上咱们其他作家的作品?”

陈凡对着他两手一摊,耸耸肩说道,“这个我可不敢保证,刚才我也说了,那个小本子就是抱着报答的心思,才来找我签约,他甚至都没仔细看过我的文章,只是让他助理简单读了几篇,等于是白送钱,只不过用了合理合法的方式而已。”

许启珍轻轻咬牙,不知道是该羡慕还是嫉妒。

可是这种方式还真模仿不来,首先你得会医术,然后还能碰巧救个有资本家亲戚的小本子,最后还必须有可以让人家名正言顺送钱的方式。

真是活该他赚钱。

何青生脸上也没有多少失望,只是苦笑着摇摇头,“是我想多了。”

国内和陈凡文章同类的作品可不少,如果能够走出去,将“文学创汇”这条路走通,于国于己,都是一件大好事。

其实早在50年代,我国就成规模地往国外推介我国优秀文学作品,从古典文学到现代佳作,经过精心挑选后,成规模地译出。

可惜,能走出国门的作家寥寥无几,除了李先生的著作能横扫世界各国,其他能在国外取得成绩的作家并不多。

也就是茅盾、巴金、沈从文等数位而已。

而且那都是上级行为,赚取的外汇跟作家本人并没多少关系,不像今天陈凡直接跟国外的出版公司签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只不过这也只是个例而已。

如果没有他当时救了那个小孩子,也不会有今天的因缘。

就在他暗自叹息的时候,陈凡想了想,说道,“其实,也不是没有机会。”

何青生和许启珍齐齐抬头看向他,“怎么说?”

陈凡笑着说道,“资本家的本性是逐利,尽管高桥英夫是为了人情,才找我签约,可那些书他也是要印出来去卖的。

如果这些书好卖的话,他肯定会再来中国,寻找同类型的其他书,这样咱们所有同行就都有机会啰。”

听到这话,何青生和许启珍相视一眼。

很有可能哦!

对陈奇的文章,他们都很有信心,现在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小本子那边会不会爱看?

缺少调查数据,这种事也没办法去分析,只是听说他们也有反战文学,跟陈凡的作品很像。

两人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小本子就爱看打小本子,这样就有更多的打小本子的故事给他们看了!

陈凡也只是随口宽慰一句,喝了口茶,轻声说道,“何叔,上次作协会议有结果了吗?”

何青生回过神来,转头看着他,第一句话就是,“你喊我叔,喊小许姐,她可就小我两岁而已,差别就这么大?”

许启珍翻了个白眼,“你什么形象、我什么形象?你自己心里头没点数?”

随即对着陈凡笑道,“结果第二天就出来了,作协从5月1日开始正式恢复办公,之所以拖这么久,主要是文联那边还有不少事情,要先把大的架子搭起来,不过也没差几天。

还有鲁迅文学奖的评选,也会在作协恢复办公之后,正式组建评选委员会,到时候会挑选一批优秀作品出来参选,最终选择几部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