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特种小地主 第130章(2/3)

士农工商,士排第一,知识分子,那可是这个社会的上等人,是除了皇权之后,所有人仰视的存在。

孙传庭决定利用这一段空闲时间,帮助郑迈出他人生最为重要的一步,启蒙开学。

于是,郑勇便在孙传庭的严格监督下,过起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悲惨生活。由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数,也读过一点读物,甚至还听说他写过一本书,当然最终他也交代了,是花钱请当地文人几个秀才帮忙代的笔,孙传庭听了哈哈大笑。这就是一个小地主的附庸风雅而已,这样的事情在大明不知有凡几,数也数不过来的,所以,他一点都不奇怪,更没有兴趣去读一读那本书。

什么才是重要的,圣贤书啊,说白了就是四书五经啊,现在考试就考这个,只有九本书,想一想吧,一辈子只要把这九本书给背了来搞清楚了,就可以当官了,而且,初级都是一个县长加县委书记,这特么的,向哪里去寻找这样的好事去?如果在后世有这样的好事,不要说九本,九十本也照样给你都背下来并研究的透透的。

一切都是利益的驱使和带动,别的都是胡吹!

如果大唐不是因为,考试要写诗,而且,还重要要,唐诗会达到这样的水平吗?根本就不可能!如果后世考公务员考古诗词,照样会再考出一个诗词的国度出来。放心吧,我们不缺人才,永远也不缺,缺的只是机制而已。

于是,在这样的机制的驱动下,郑勇开始了日夜背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题海战术之中去了。这给他的感觉就是又进入到了要高考的那种状态之中,紧张而已麻木,不停的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不但要背,还要写。而写可不仅仅只是写下来就完事了,而是要用小楷,工整的去写。为此孙传庭还给他打了个小样出来,就是他事先自己写一份,用的就是台阁体,传为为永乐年间翰林沈度的字深受永乐帝的喜爱,很多人便争相仿写,谁不想得到皇帝的喜欢呢,所以,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因此,之后渐渐的就形成了一种通行的书体,叫作台阁体。

郑勇对于书法那是一窍不通啊,而书法家他也就听过王羲之的名字,好歹人家是书圣,至于别的,一概不知。而且,他们那时已经普通都用铅笔和自来水笔,谁会用毛笔写?在后世用毛笔写字那都属于艺术范畴了,跟普通人之间已经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了。

执着毛笔,他都感觉怎么都用不上力,孙传庭不停的摇头,这还写小说呢?笔都执不了,写什么啊?纯粹就是花钱卖名声啊。这一点他还真的冤枉了郑勇,那小说真还是他写的,只不过用的是后世的白话文,而不是当下时代的白话文而已。

这一下可苦了郑勇了,这让他非常的后悔认这个义父,你说息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斩杀了多尔衮也就可以了,做一个千户妥妥的啊,干嘛非要再斩杀了多铎呢?这一下好了,被孙传庭寄予了重大的希望,他要背负的东西,可能是整个大明的中兴吧。唉,自己这真是认了个爹啊!

不管他是多么的不愿意,可是,却是逃无可逃,避无可避了。除了安心好好学习,没有任何别的办法,这又是义父又是老师的,天地群亲师,这五座大山压在他身上就两座啊,能反抗得了吗?Μ.

学吧,背诵他不怕,那个已经在后世诸多的考试中都已经修炼过的,属于老技能,而书法可是全新的技能,一点经验也没有啊。看着孙传庭随随便便就写出了比印的都更像是印得的字体来,郑勇被震撼的无以复加。这也让他感觉后世那些所谓的书法家,什么也不是!连这个时代的一个童生可能都不如,更不要说那些擅长写字天赋异禀的人了,没法比,是真的没法比啊。

也是因为郑勇居然一点书**底都没有,是一个完全的白丁,所以,孙传庭最终也放弃了小楷,更是放弃了台阁体,而是让他写大仿,仿的是严体,按照孙传庭的原话是:”严体正直遒劲,有天地浩然之气,很适合你这种有军事天赋的人才学习。“

好吧,学严体吧,这怎么着也比台阁体好写多了,一天一千个字,每一个字孙传庭都会很认真的看,并且,还给予评价,这特么的,也太认真了,自己想逃避竟然都逃避不了。

这清军也不知道为什么还不撤,这要是放在后世,他们都回东北报功领赏去了。但是在此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异类,穿越者郑勇,结果他们就集体悲剧了,多尔衮多铎,先后被斩杀,前一个被偷袭也还可以理解,可是,后一个可是在战斗中被斩杀的啊。而且,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就是他所带的一千精锐骑兵,全都阵亡了,一个活口也没有,不要说活口了,死口也没有,脑袋都被砍下来去领军功去了。

当济尔哈朗得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傻了,好半天没有缓过来,这事大了,大了啊。两任主帅被杀,就是他也是要跟着牵连责任的。要知道,那个多尔衮的威望,可是仅次于皇太极的存在,是清朝当权的第二号重要人物,虽然还是被皇太极给打压着,可是,即便是皇太极,也会对自己的这个十四弟高看一眼,忍让一分的。

可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居然莫名的死在这山东了,而且,多铎去了之后,便又被斩杀了,还是在山东,这个山东到底怎么回事?怎么如此的邪乎?果真是因为圣人故乡,自己人在那里杀人太众造成的?人只要遇到自己无法完全把握的事情,就一定会胡思乱想,而且,一定会向迷信的方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