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人话音落下,围观的村民瞬间炸开了锅,一个个瞪圆了眼,脸上满是震惊。
“县案首?这县案首是啥意思啊?”有个头发花白的老汉凑上前,搓着手追问。
旁边立马有人接话,语气里满是得意:“要我说你这老头子,平时就该多听些书!县案首就是县试头一名!”
这话一出口,村民们更激动了,简直是炸了锅,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我就说嘛!之前就听人说,天德书院的院长把顾霄夸上天,说他是读书的好苗子,原来真是个天才!”
“我的个乖乖,村子里不仅出了个会读书的,还是县案首?”
“我早就和你们说过,那顾霄看着就是一肚子墨水,一看就是个读书的料子,你们偏偏不信。”
村里本就少读书人,四乡八邻这么多年,也就老聂家出了聂文业一个秀才,大伙儿不由自主就把两人比了起来。
“聂文业当初考县试是第几来着?”有人问。
“听说是第十名!”知情的村民答得干脆。
“哎哟!那第一名和第十名,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啊!”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叹,看向刘燕家新宅的眼神,满是羡慕。
刘里正听得心花怒放,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下巴上的山羊胡翘得老高。
他转头拽了拽身边的赵老太太,声音都透着颤:“快!快去买鞭炮!多买几挂,我要在村口放,让全村人都知道,咱们村出了个县案首!”
福林县的案首出在他们清河村,那自然是村子里的大事,得好好庆贺。
赵老太太也笑得合不拢嘴,连连应着“哎!我这就去!”
“我也得买挂鞭炮,给她家道贺!”李阿牛娘挤到前面,笑得眼角起了褶。
她家阿牛在栖月楼做工,每月能赚不少,日子越过越顺,她打心底里感激刘燕一家。
王德柱的爹也跟着附和:“一起去一起去!我也买一挂!”
周禾生等在栖月楼做工的人家,也都纷纷跟着往镇上赶,要为顾霄添份喜气。
四周的村民七嘴八舌,个个脸上挂着笑,王婶子和王大爷家离得近,是最早赶到的,听说顾霄中了县案首,先是愣了愣,随即也忍不住感叹:“这孩子有出息,真是咱们村的荣耀。”
会做生意能赚钱,他们还能酸一酸,会读书可不一样,酸都酸不来。
村里有孩子的人家,都拉着自家娃往刘燕家门口凑,指着房门叮嘱:“你看顾霄哥哥多厉害,读书考了县第一!以后你也要好好学,将来也考个第一名!”说着还让孩子摸了摸门框,说这样能沾沾顾霄的文气。
整个清河县村,鞭炮声此起彼伏,欢声笑语飘得老远,唯独老聂家,像被隔绝在另一个世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老聂家以前在村里也算体面,聂大强、聂二壮兄弟俩能干,儿媳妇们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最风光的是出了聂文业这个“文曲星”。
可如今,家里早没了往日的模样:聂二壮自从过年听说唐大人和刘燕的事后,就泡在酒缸里,整日醉醺醺的,难得清醒一次;聂文业更是没了踪影,起初聂大强以为他回了书院,后来才收到一封省城的信,说他去省城读书求学去了,连句详细的解释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