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陈景恪的回答,朱标确实觉得他有些狂妄,不过整体来说还算满意。
至于什么远大理想,谁幼时还不是意气风发呢。等过上几年经历的多了,就会沉淀下来。
但有些眼界和气度,却不是想学就能学来的,这方面陈景恪很不错。
再想到之前他开导朱雄英的那一番话,心中就更加的满意。
然后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心事,决定向陈景恪咨询一番。
“你之前说,我与父亲遇到争执,需要以父亲为主。”
“可若我放弃主见事事顺着父亲,那我就不再是我了,如之奈何?”
陈景恪摇摇头道:“殿下想差了,当您和陛下的办法,都是为大明好的时候,自然要以陛下为主。”
“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需要有人为陛下查漏补缺。”
“您从您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是为陛下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让他知道自己所行之策的优缺点。”
朱标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就如古之唐太宗与魏征,乃君臣典范。唐太宗需要魏征纠正自己的失误,魏征在唐太宗的庇护下施展才华。”
“魏征从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他反对更多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替唐太宗查漏补缺。”
“如果劝谏无效,他也不会抓着不放,而是认真执行将损失降到最低。”
“唐太宗就算不赞成魏征的建议,也会认真思考,完善自己的政策。”
“我相信,陛下也是一样的,就算不赞成您的提议,也一定会慎重思考。”
朱标不禁点头赞同,确实如此。
朱元璋就算不同意他的建议,也会慎重考虑,然后告诉他为何不采纳。
反倒是他,因为父亲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内心可是有不少牢骚的。
想到这里,心中就愧疚不已。
朱雄英则崇拜的看着陈景恪,在父亲面前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还帮父亲解决了难题,太厉害了。
陈景恪继续说道:“我以为殿下可以学一学魏征,遇事要勇于提出自己的建议。”
“但您提建议的目的可以略微调整一下,不是让陛下改变初衷,而是替陛下查漏补缺。”
“等到陛下的政策施行,您再观察实际效果总结优劣,然后汇报给陛下。”
“如此陛下会很高兴您是一个有主见之人,而您也不用为了建议不被采纳而沮丧。”
朱标恍然大悟,大笑道:“哈哈,不错,我现在明白你为何如此自信了。”
陈景恪谦虚的道:“一点浅见,能对殿下有所启发就好。”
当朝堂只有一种声音的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
眼下的大明朝堂,在朱元璋的屠刀下,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没有人敢反对他的政策,即便有不同意见,也不敢提。
这并不利于大明的发展。
所以朝堂需要一個不同的声音。
那么还有谁比朱标更适合扮演这个角色吗?
恐怕没了。
别人反对他的政策,老朱会很生气想要杀人。
朱标据理力争,老朱非但不会生气,还会高兴标儿翅膀硬了。
所以他才会提出这个建议,既能帮朱元璋查漏补缺,又能解决朱标的心理问题。
朱标对陈景恪已经非常满意,颔首道:“你是雄英的侍读,日后好生辅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