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239章:苏良新作《论三不足说》,王安石娘家人发飙!(1/2)

苏良向赵祯讲明拯救王安石之策后,便离开了禁中。

而此刻。

王安石的“三不足”说,已经传遍了整座汴京城。

书生士子们纷纷行动。

在这一刻,骂王安石就相当于替圣人传道,相当于正义的化身,是与天下士大夫官员为伍。

在一些反对市易法商贾的造势下,咒骂者如云。

曾经骂“苏良乱天下”那拨人依旧冲在最前面,将骂词改为了“王安石乱天下”。

这些人向来没有什么立场。

他们就是随大流,出风头,变脸比翻书都快。

与此同时。

王安石也收到了赵祯的手谕:禁足家中,不得外出。

如此做,自然是为了护王安石安全。

……

入夜。

刘记书铺,刘长耳在柜台上打着瞌睡。

刘长耳乃是皇城司探子的消息,并不被诸多人知晓,故而他还守着书铺,还售卖着民间小报。

这时,苏良大步走了进来,在他耳边高声道:“走水了!走水了!”

唰!

刘长耳瞬间清醒,当即就提起了一旁的茶壶。

不远处,两个伙计也急奔过来。

刘长耳一看是苏良,又看周围没有火情,不由得长呼一口气,道:“景明,你吓死我了!”

“来你这里蹭杯茶,顺便找你帮个忙。”苏良笑着说道。

随即,刘长耳将苏良请到了后厅茶室。

当下,刘长耳依旧会为苏良提供各种消息,苏良也会给他透露一些朝堂里非机密的趣闻。

与往昔的交往,并无差异。

二人分别坐下后,苏良将一张手稿放在桌子上。

“刘兄,今晚恐怕伱不能入睡了,麻烦您将此文章刻印或抄录数百份,越多越好,从明日开始将其传发到汴京街头,三日内,必须让汴京城识字的百姓尽皆知晓。”

刘长耳拿起苏良的手稿,定睛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景明……你……千万别想不开啊,变法司没了一个王安石还能运转,若没了你,就彻底瘫痪了,你这些话,会逼得百姓转而攻击你的!”

苏良这篇手稿,名为:《论三不足说》。

正是苏良力挺王安石之作,也是苏良拯救王安石的第一条策略。

苏良从怀里又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刘长耳。

刘长耳看到信封上的封泥,不由得大吃一惊。

此乃皇城司与其通传信息的封泥记号,独一无二,根本不可能伪造。

他打开一看,瞬间傻住了,过了数息才清醒过来,然后不可思议地说道:“景明,你到底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官家让你撰写刻印这类引火上身的文章的?太牛了!”

苏良微微一笑,道:“现在能刻印不?”

“能,能。我……我现在就吩咐下去!”刘长耳拿着苏良的手稿便朝着后院奔去。

……

翌日,清晨。

文彦博和夏竦皆上奏请求廷议王安石之事,以平朝堂官员与民间书生的愤怨之声。

但赵祯称,他已派皇城司彻查此事,待调查清楚后再议。

文彦博、夏竦等都有些懵。

王安石说出此话时,有多人见证,根本无须查。

夏竦再上奏疏,并弹劾台谏无人上谏,是为失职包庇,但却被赵祯直接压了下来。

这一刻,变法司众人依照苏良的要求都未发言。

而台谏无人发声,则是赵祯不让他们发声。

近午时。

苏良新作《论三不足说》,在汴京城的茶楼酒肆快速传播了起来。

苏良此文,力挺王安石,且对三不足说提供了诸多论据。

“天道远,人道迩,不可盲目信天而忘却人道,可修人事以应天,修政以救灾,却不可因灾而废正事。”

“太祖、太宗、先帝,数次修敕法令,若法恒定,子孙世世代代守之即可,何须屡屡改之,法须应时而立……”

“若行事皆合义理,又何须顾恤人言。商鞅道: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变法之期,凡富国富民之策,皆可行之……”

……

苏良这篇文,乃是站在变法的角度,诠释了王安石讲述此话的初衷。

这篇文不是让士大夫官员们看的,也不是让那些固执的书生士子看的,而是让汴京城的大多数百姓看的。

全宋变法,维护了他们的利益。

而王安石说出此话,更是为了巩固他们的利益。

不到半日,便有百姓开始为王安石说话了。

这就是苏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