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清风堂”在新京行内是首屈一指的大堂口,麾下的四梁八柱强悍无比,下设十家分号,遇有“大事”的时候就会倾巢出动。
遇妖平妖,遇魔荡魔,但没人知道清风堂擅长平哪路妖魔。
当然这是坊间盛传的一种说法,新京的老百姓发生点啥事也用不着去麻烦清风堂,而是找他的分号摆平。
冯婆子就是清风堂在东关的分号,掌堂大教主就是被窦天德定在冯婆子身上的黄大仙。
不过现在冯婆子的堂口被“炸”了,掌堂大教主很可能也跑路了。
但不耽误清风堂赚大钱!
其实设立堂口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四梁八柱要立起来可谓是一项浩大工程,而且需要出马弟子极高的仙缘。
南有茅山道,北有出马仙。
这是中国民间几千年来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老百姓有什么“疑难杂症”很多都要求助他们。
尤其是医院看不了的邪病,他们能医治。
不能全当做迷信来看待,而是从上古洪荒年代就流传下来的传统,最诡异的是他们竟然真的能医好病。
刘晟喝了一口红茶感觉胃里暖暖的,疲惫感也在此时减轻了许多,斜睨一眼刘掌柜把玩的玉扳指,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如果现在跟刘掌柜的说“你要倒大霉”了,很可能有性命之忧,他一定不会相信,莫不如骑驴看唱本吧。
“是不是省油的灯不关我的事,皇宫有的是钱,他们拿钱消灾,清风堂的还怕钱咬手?”刘晟淡然道。
刘掌柜的思索片刻:“要是一定找清风堂的出马才能摆平,我教你一招,店里现成的古董随便挑两件儿,让你师姐陪你去见当家的,兴许能行。”
“当家的是谁?”
刘掌柜的摇摇头,起身走到多宝阁古董架子前,拿起一件青铜戈,摩挲了半天又放了回去。在旁边拿了一件小一点的青铜箭簇和一支包浆完好的熏香炉。
“这两件还凑合,你拿去吧。”
刘掌柜的很少有这么大方的时候,大概是那包价值连城的宝物起的作用。
刘晟看一眼青铜箭簇和熏香炉,一个是商周时期的,另一个是清晚期的。
箭簇上面长满了浅绿色铜锈,有一股葬气味道。
“清风堂的大当家的叫陈守信,道号玄墟子,二当家的叫陈玄武,道号清风子。堂口不知道,得扫听扫听。”刘掌柜的转身去了后院。
不多时刘小玉进来,一股异香扑面而来。
师姐显然是经过精心打扮的,一袭水蓝色镶着花边的旗袍包裹着丰腴的身体,乌黑的长发盘成美人髻,穿着一双黑色小牛皮鞋,俊俏的脸上还抹了淡淡的水胭脂。
刘晟的嗓子眼有些发痒发干,慌忙喝了一口茶水:“师姐,打扮这么浪是给鬼看的吗?”
女人脸色微红,嗔怒地瞪一眼刘晟:“去清风堂不是逛大街,那帮没有眉眼的家伙若看你老土都不会搭理咱。”
由此可见清风堂绝不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病平事的,而是专为权贵阶层服务的。
两个人一前一后出了晟宝斋,一股凉风扑面而来,巷子里垃圾报纸遍地狼藉,几个路人匆匆而过。
大街上很乱,乱得不想多看一眼。
从北面溃逃下来的开拓团和关东军一群一群的,到了新京终于可以喘息了片刻,但估计过了夜就还得往旅大方向逃,否则就会被老毛子收庄包圆。
看见一个关东军少尉提着两个旅行箱,手里还抱着一个四五岁大的孩子,后面跟着一个身穿和服长得俊俏的倭国女人,估计是一家三口去逃难。
现在是何等下手的好机会啊,只要刘晟心念一动痛下杀手,这一家倭人就得完蛋。
“这么多逃难的?”
刘小玉小心地提着旗袍快步在前面走着,被包裹着的浑圆臀部一扭一扭的,让人有一种想入非非的感觉。
“从哈尔滨和佳木斯方向溃逃过来的,估计过几天还有更多的倭寇到新京。”刘晟瞄了一眼师姐丰腴的背影,念了一通“清心咒”之后才稳定下心神。
这是杀鬼子最好的时候,但以自己的一双手能杀几个?最好的办法是发动老百姓,人民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