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方面,还是从黄巾军开始说起。”
陈舟整理了一下语言,又道:“其实曹操、张邈和陶谦之间的事情,都离不开黄巾。”
第一个方面的分析,涉及了黄巾攻打兖州,曹操顺势当上兖州牧,曹昂理解透了,但第二个方面,怎么还和黄巾有关?
“难道是归降的黄巾里面,有人挑拨离间?”曹昂问道。
“非也!”
“公子还记不记得,黄巾归降的人数有多少?”
陈舟反问道。
曹昂当然记得,脱口而出道:“降卒三十余万,男女共计百余万人。”
“人数多不多?”
“多!”
“多就对了。”
陈舟继续分析下去:“百万人口,数量何其庞大?兖州突然涌进了那么多人,吃得消吗?”
还不等曹昂回应,陈舟便自问自答道:“肯定吃不消,曹操要收编那么多人,必须动用兖州内部的资源,这就导致了利益冲突,使得兖州的利益分配极不平衡,张邈他们不想用自己的资源,去养曹操的兵。”
“对哦!”
曹昂听了,恍然大悟。
曹操暗想当时也是没办法,不动兖州的利益,那批投降的青州黄巾,就不能为他所用,甚至造成叛乱。
“第一个方面里提到的,曹操利用兖州的根本去打徐州,其实也属于利益冲突的范畴。”
“兖州内部反曹情绪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巾军归降的时候。”
“曹操懂军事,能打仗,实力本就不弱。”
“再收编了三十万黄巾降卒,羽翼丰满,在兖州内部说一不二,不仅造成利益分配不平衡,还成了兖州利益的支配者。”
“张邈等本地士族,都要被曹操支配。”
“他们能甘心吗?”
陈舟又问。
“换做是我,也不甘心!”
曹昂逐渐想明白,那个时候的张邈,承受了多少,来自曹操身上的压力。
被逼迫到这个程度,就算曹昂也想反了。
曹操心想当时只觉得当上州牧,手握大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确实欠缺了对张邈他们的考虑。
要不是偷听到陈舟的分析,他现在还想不到那么多原因。
但不发生的都发生了,他后悔已经没用。
“利益冲突,还不止这些!”
“曹操收编黄巾没多久,兖州就开始反曹,兖州内部的官员,是否很不配合曹操?”
陈舟再问曹昂。
曹昂说道:“偶尔配合,但更多的时候,阳奉阴违。”
陈舟又问:“所以曹操就重用颍川士族,对吧?”
曹昂点头,这是实情。
既然兖州的士族不配合,曹操又动不了他们,当然是用那些愿意配合自己的人。
“初平二年,荀彧带上侄子荀攸投靠曹操。”
“当时曹操直呼,这是我的子房。”
“后来荀彧又给曹操推荐了戏志才。”
“初平三年,文士钟繇也来投靠曹操。”
“他们都是豫州颍川人。”
“曹操重用颍川士族治理兖州,就会削弱兖州士族在当地的权力,这也是利益冲突的一部分。”
“曹操和兖州士族的利益冲突,不只是这一次两次,多次加起来,就算张邈和曹操是亲兄弟,也接受不了这些,背叛曹操是必然发生,兖州士族必须抱团反抗,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
陈舟说着,就往曹昂看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