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两百八十三章 贬官(2/3)

赵彦若则有些慌张,犹豫了一下,才拜道:“奏知慈圣、皇帝陛下,臣以为,圣朝以宽厚为本,故臣以为,贬为下州知县可也……”

赵煦笑了起来。

赵彦若和刘挚什么关系?别人不知道,赵煦还能不知道?

这两人是儿女亲家。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儿女亲家!

赵彦若的好大儿赵仁恕娶了刘挚的女儿,而刘挚的儿子也娶了赵彦若的女儿。

这在大宋很寻常。

文臣士大夫互相联姻,彼此关系盘根错节。

譬如,蔡确的儿子蔡谓,娶了冯京的女儿,文彦博的孙子文康世则娶了蔡确的弟弟蔡硕的女儿。

也譬如现在的御史中丞李常,是后来的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的亲舅舅。

然而,不寻常的是,刘挚和赵彦若的教育都极其失败。

他们都教出了两个混账儿子。

而他们的儿子则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向世人证明了——这两位满嘴仁义道德的士大夫,未必如他们嘴上说的那么光明磊落!

特别是赵彦若之子赵仁恕,在地方为官时,被当地提刑官弹劾‘酷烈脏污’——光是被其无辜冤杀、刑杀的百姓,就有好几个,至于致残、致病者数之不尽,他还强雇民女十几人为婢——其实就是强抢民女!

总之就是劣迹斑斑,骇然听闻!

可刘挚和赵彦若这两个平时满嘴孔孟仁恕之道的士大夫。

在面对自己的好大儿和好女婿被弹劾,而且证据确凿的时候,却百般抵赖,还利用职权,极力阻扰有司的调查。

搞得赵仁恕一案,拖延一年多,都没有结果。

最后激怒了整个台谏!

台谏们和他们死磕到底!

吕大防、范纯仁也抓住机会,在太皇太后面前不断进言。

于是,赵彦若被褫夺一切官职,提举灵寿观,青州居住。

而刘挚也在台谏攻击下,被迫辞相。

此事发生的时候,赵煦已经长大,所以他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还记得当时刘挚在御前抵赖的嘴脸——彦若笃学有纯德(他只是个书呆子),虽出于一时迫切妄作(救子心切,乃是父子子爱),难深责之!

那个时候赵煦,就差点没忍住就要发作,只是顾忌着太皇太后才强行忍着。

如今,赵煦得了机会,自然要给这对姻亲上上强度!

所以,赵煦点赵彦若的名,就是试探。

果然一试之下,他的狐狸尾巴就露了出来。

而赵煦只需要让两宫看到赵彦若的嘴脸就可以了。

剩下的事情,会有人帮他做的。

果不其然,赵彦若话音刚落。

一直站在太皇太后身旁的粱惟简就低声说道:“娘娘,臣听说,知谏院赵彦若与侍御史刘挚似乎是儿女亲家……”

太皇太后冷笑一声,并没有当场说话。

向太后却是沉下脸去,她将石得一叫到自己面前,问道:“本宫记得,祖宗制度,兄弟、父子、昆仲不可同朝为官……为何赵彦若、刘挚身为儿女亲家,却可同在台院?”

石得一低声道:“此皆昔日司马公、吕执政、文太师等再三举荐!”

向太后于是低声吩咐:“往后大臣除授,探事司当报其儿女姻亲,看是否有同衙为官者……”

姻亲同朝为官,还算合理。

譬如当年王安石和吴充就同朝为官。

可同衙为官,就很容易让人结党了。

这样想着,向太后就让石得一将刘挚、赵彦若是儿女亲家的事情,去告诉赵煦。

赵煦听完石得一带来的情报。

他回头对着帷幕内的向太后谢了一声:“多谢母后指点!”

殿上的这些事情,虽然发生的很快,但朝臣都注意到了。

赵煦则不动声色。

继续询问其他大臣的处置意见。

从张璪开始,问到章惇、李清臣、安焘、吕公著,然后是两位翰林学士以及现在的宰相吕公著。

几乎所有人的态度,都介于李常和赵彦若之间。

无论新党、旧党,都差不多。

只有御史们,依旧喊打喊杀——这是他们的职业态度和立场决定的。

赵煦问了一圈后,就回过头去,和两宫商议起来。

“太母、母后髃臣们意见不一,或曰当深贬,或曰可以从轻……”

“不如,再派人去问问文太师、张节度、孙学士还有司马公的意见?”

帷幕中的两宫,商议了片刻后,就做出了决定。

“官家,不必去咨询各位元老了……”太皇太后直接说道:“老身和太后已经有主意了!”

她现在对司马光的观感进一步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