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秦时,浪到失联 第二百三十六章:在亲爹麾下挖人的将门“孝子”们(四千字,二合一章节)(1/3)

(四千字,二合一章节)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民众眼中只有耕战二字,原本正在家中耕地的男子接到各乡三老传达的征兵告示,无论愿与不愿,都要在规定时限内前往就近的军营。

也有不少男子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军了,于是便趁着这一次的征兵主动投军。

还有不少原本告假归家,或是爵位达到第四级的不更乃至更高级爵位后免充更卒的秦人扛起自己购买的兵器,披上甲胄,走出了家门。

不过,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要前往军营,他们都必须在里正的要求下集合,等到所有人都到了再一同出发,绝不允许私自前往。

毕竟路途上没人知道会不会遇上野兽和盗贼,而且一个里的人同去,也更方便军营登记。

村落前的空地上,一名名男子走出家门,带着装了干粮的包袱,在里正的面前登记了姓名。

“生丁,不更爵,干粮四斗。”

“林,上造爵,干粮三斗。”

“济,簪袅爵,干粮四斗。”

……

里正让人大致称量了每一名即将去军营的男子包袱里的干粮,将重量都记录在了纸张上。

这些干粮都是各家各户备着路途中食用的,官府会将这部分粮食在事后返还给每家每户的。

而每当这个时候,每家每户即将投军的男子们包袱中的干粮都会格外多一些,倒不是他们的家人想趁机占些便宜,而是他们都知道若是吃不饱,自家的男丁便有可能死在战场上,他们只是想让家中的男丁再多吃些。

当然,三四斗的干粮并不多,因为他们这个村叫做兀村,是蓝田县中的一个小村子,距离蓝田大营也就只有一日的路程,所以并不需要备太多的干粮。

而就在里正登记的时候,村口几乎家家户户都出现了母亲送别丈夫、儿子,妻子送别丈夫之类的画面,虽然女人们抹着泪水,心有不舍,但他们都明白,他们的丈夫或是儿子都必须前往军营投军。

这是秦法规定的秦人义务。

不过,他们并没有抱怨这严苛的秦法,他们只是痛恨那些攻打秦国的列国诸侯。

虽然秦法严苛,限制了他们的各种娱乐活动,每日除了耕田,就是织布,别无其他,但这个世道他们这些升斗小民哪有那么多要求?

在这个战火连天的时代,能吃得上……不,能活着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更何况他们每个人都能合理地分到田地,至少能吃得饱饭,已经比其他各国的百姓好不知道多少倍了,他们也不奢求更多了。

只是,谁也不知道这一战后,他们的丈夫、孩子、兄弟又有几人能归来,毕竟那可是六国合纵啊。

上一次五国合纵,都将秦国打得退回了函谷关以内,这一次还多了一个国家,获胜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因此,这一次的离别对于这些百姓来说,可能就是生死离别,自然是百般不舍。

随着一名老妇送别丈夫和两个儿子时的潸然落泪,一旁原本没有哭泣的老人和妇孺们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情绪,哭声传遍了整座村子。

而这样的一幕,就发生在了张机的眼前。

骑在马上的张机在涉间和苏角的陪同下来到了这里他是来招募兵丁编入自己的卫士军。

虽然目前的秦王宫的两万五千卫士军由五千平阳重甲军和两万咸阳卫戍军暂时充当,但这些人马都只是暂时借给张机代替守卫宫禁的,所以张机还是要募集自己的人马。

带上了嬴政的诏令,张机来到了蓝田县,向蓝田大营的蒙骜以及蓝田县的县令、县尉和县丞分别出示了嬴政的诏令后,张机也得以顺利地得到在蓝田县中募集兵卒的许可。

作为守卫宫禁要地的兵卒,兵卒的素质自然要高。

而且卫士军并非永远守在王宫之中,就如同西汉时的南北军一样,有时也会派出南北军这两支精锐的中央禁军出征。

就在昨日,嬴政已经决定,若是列国合纵攻秦,那他便要亲自出征鼓舞士气,所以卫士军作为嬴政的护卫军,必须要绝对精锐以保证嬴政的安全。

而一支军队的精锐程度,除了将校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兵卒自身。

虽然很多东西都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弥补的,但是如果入伍的是一个面黄肌肉,头晕眼花,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那再怎么训练和培养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