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一处摄影棚
地方不大,大概也就几十平方,中间隔了一个类似于屏风的小屋,然后是对着拍摄团队。
小屋里面有一个凳子,三个椅子,此时已经全部有人就坐了。
当中一人,面容清瘦,戴着个眼镜,左边是个头发发灰的老头,眯着个眼,右边则是一位年轻俊朗的帅哥。
此处正是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录制现场,方才介绍三人,正是主持人窦文涛,嘉宾马未都和魏阳。
《锵锵三人行》是一档访谈节目,节目模式就是三四个嘉宾坐在一个小桌,针对一些热门新闻或者是话题乃某事见解进行一定程度的讨论。
有趣的是,节目只是讨论,抒发见解,往往并不辩论对错,也不追求答案,有点“闲话天下,漫谈江湖”的意思。
这个节目早先隶属于凤凰台,目前影响力更多的是在网络方面。
这个节目相对是有一定门槛的,主要是受众群体是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的年轻群体。
说白了,就是年轻网友、大学生、白领、小资、文青、愤青、带路党等人,而这帮人往往也是电影市场的主力军。
所以主办方为了宣传电影,来这个节目转一圈已经是很常见的操作了。
只不过节目“格调”比较高,很多观众也比较反感这种“广告”,不能宣传的太明显,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意思。
魏阳作为商人 才子,其实是《锵锵三人行》非常喜欢的优质嘉宾。
只是,魏老板以前更多的是宣传电视剧,而电视剧面向群体更加大众化,并且魏阳那时主攻电视平台,所以对这个节目兴趣不大,直到《扬名立万》,双方才达成合作。
魏阳宣传档期紧张,刚过来一个多小时,稍微上了点妆,同窦、马寒暄了几句就直接准备录制了。
这在综艺里面是比较少见的,不过《锵锵三人行》本来就是一个闲聊式访谈综艺。
这个节目甚至没有具体的提纲和台本,给个大致的框架和几个主题,就看嘉宾自我发挥,聊到哪算哪。
魏阳也算是见多识广了,但这么“随意”的知名综艺实在少见,甚至很多采访都比这个节目“更专业”。
不过私心来讲,魏阳还是很欣赏喜欢这种随性和轻松的录制氛围。
好的访谈和采访,最重要的就是要给予嘉宾轻松踏实的聊天氛围,这样聊起来更舒服,也能相应的更加走进内心。
就位之后,说了几句,导演询问情况,在得到准确反馈之后,宣布开机。
《锵锵三人行》录制正式开始。
与一般节目相比,窦文涛的开场白非常敷衍,一句话概括,然后就开始介绍嘉宾。
“其实应该不用介绍吧,马老师是老朋友了,魏阳恐怕也没几个人不认识。”
窦文涛跳过这些没用的环节,直接在节目上同魏阳寒暄,看似闲谈,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节目。
“魏阳是第一次来我们节目,问个俗的,以前看过吗?”
“看过。”
魏阳点点头:“以前不太方便,后来上网方便的话,有空的话会看看。”
“荣幸荣幸,我们节目又多了一个明星观众,八卦一下,平时都喜欢看什么综艺或者节目。”
“我倒是没什么具体挑的,有什么看什么,国内国外,访谈游戏,相亲求职,寻宝和《百家讲坛》的节目也看,今天看到马老师很亲切。”
马未都笑了笑,这家伙常常闷着脸,不管笑不笑,总给人家一股阴嗖嗖的感觉。
“那咱们也算是熟人了。”
窦文涛乐呵呵的套近乎:“我很惊讶,你竟然看这么多节目,在我印象里你应该是很忙的。”
“忙,但也要松弛有度。”
魏阳笑了笑,解释了一下:“除了创业早期,我其实一直在给自己找放松和缓和的方法,尽可能的不要让自己完全的陷入工作中。”
之后他还补充道:“作为一个创作者,最忌的就是闭门造车,所以有时候看看电影、娱乐、新闻,既是放松也是一种充电,说不定就有灵感产自其中。”
魏阳这话不是扯淡,越是靠灵感和创造力吃饭的,就越要关注外面的事,杂七杂八的都要了解一下,不然就会“落伍”和“没常识”。
所以别人看综艺电影、刷短视频是“不务正业”,编剧和网文作者之类的,其实算是半工半玩。
魏阳虽然是个文抄公,但很多情节和一部分剧情也是要原创和优化的,这都离不开外界信息。
上辈子几十年的习惯,早让魏阳养成了职业病,碰上某个故事或者是事件乃至是性格鲜明的人物,第一反应是能不能改编成影视,或者是糅合化用为故事情节。
窦文涛和马未都其实也算是文化人,也都做过编导、编剧或者写书,多少是理解魏阳的说法的。
就着这个话题聊了几句,窦文涛借着创作,终于把话题转到了《扬名立万》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