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242章、毁像,造反!(2/3)

而朝廷把戚景通选来做张孚敬标兵营的坐营官,用意已经很明显:重用官声和才干都不错的戚景通,让张孚敬在山东的实力更强。

所以五十二岁了还没儿子的戚景通堪称香饽饽,想再跟他结亲生个儿子世袭官职的不知道有多少。

现在世袭的是正四品卫指挥佥事,将来说不定还能再升一品!

张孚敬和戚景通也不知道他们现在闲聊的这个“子嗣”将来会是何等人物,此刻曲阜城中,孔闻韶正在积极奔走。

要毁了孔子塑像,去哭一哭总行吧?

戚景通担心的是人多了之后会发生什么状况,但张孚敬已经见过许多大风大浪了。

他镇定地指挥人准备好香案,还有一点简单的祭告用品。

而后,便看着请示之后陆陆续续进入孔庙的人。

最先来的自然是孔颜孟三氏,他们来了之后也不干别的。孔氏族长七十多岁的人了,二话不说就先跪在院中,呜呜咽咽抹着眼泪。

然后,还有一些在曲阜“朝圣求学”的士子。对他们的请求,张孚敬也答应了。

难道他会怕吗?陛下会怕吗?

张孚敬在山东是怎么做的,正要这些人传出去。

至于这传谈过程中的抹黑、咒骂,张孚敬也不在乎——他都已经有张杀头的暴戾名号了。

反正随后还会有衍圣公府的累累罪状翻出来,天下正可以看一看大成文宣先师的这支嫡系后人是什么样的。

人到得越来越多,孔闻昉这个知县也来了,还有兖州府的诸官,陪同张孚敬在这里的山东藩司右参政。

官员们见张孚敬还没开始,也不能先像这些孔氏族人一样跪在那里当“孝子贤孙”。

这场面挺像出殡的,除了没有穿丧服。

就在孔子塑像被数个壮卒抬着底座从殿门内出来时,孔闻韶也再次回来。

这一次,他还真脱去了之前的衍圣公行蟒服,换上了一身孝衣。

一看到那缓缓挪动着的塑像,他就呼天抢地地跑到了最前头跪倒在地,又大声哭起来:“子孙不孝,跪迎先祖神像!”

塑像被抬着缓缓逼近,虽然塑像上的面孔很和蔼,可那刻意塑造得高大的绘彩木像久历香火,确实另有一份威严和压迫感。

除了张孚敬和戚景通,其余官员见塑像出现,也自然而然地加入了跪迎的队伍。

张孚敬只见在四周守卫的一些标兵都有人情不自禁地跪下,他不禁皱了皱眉。

戚景通看了一眼张孚敬,只是小声说道:“可要斥责衍圣公失仪?”

又不是真有丧事,孔闻韶穿着一身孝服来这里,确实不合礼制。

张孚敬摇了摇头:没必要。此刻他越显得忠孝,将来衍圣公一脉就越显得可笑。

等到那塑像被抬到了香案前放好,张孚敬才走过去,先焚香在手。

他脸上都是敬重,但所行之礼都是弟子之礼,而后朗声道:“大成文宣先师在上,后世弟子张孚敬奉陛下圣意,特祷告先师及诸先贤:今为正祀典、宣教化,弟子怀至诚之心,将有不敬之举,毁先师塑像!”

“此祀典,乃陛下令礼部集议而定。弟子乃首倡之人,盖因千年以来,后世弟子已渐入歧途,尊先师诸贤而忘传道授业教化天下之根本!”

“先师曾有言: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然千年以降,有太史公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有张横渠为天地应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程朱存天理、灭人欲、天人合一。大道未绝,后人长追索之。”

“今上天资聪颖,圣明无出其右。上承先师诸贤教诲,下启实践辩证新学,天下人人皆可踏入学问大道,实乃先师一生学问之衣钵真传。”

“陛下去先师王号、降先师祀典仪制,非不敬也,实正本清源也。陛下之学问,弟子之所悟,余姚王伯安之考,弟子已手抄数卷,特焚告先师诸贤,呈阅先师诸贤于冥冥之中。后辈有青胜于蓝者,先师诸贤也必含笑快慰大道有宗。”

说罢,张孚敬先把香插入了香炉,然后挥了挥手。

几册书被捧了出来,这确实是张孚敬来山东后闲暇时间亲自手抄出来的——反正高忠都把材料给他搞足了,省了不少事。

现在看张孚敬在那里把“异端之学”烧给孔子和诸先贤看,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皇帝是孔子学问衣钵真传、青胜于蓝,孔闻韶和孔闻昉都瞳仁收缩。

什么意思?

皇帝这是想取而代之、成为活着的圣贤吗?

这实践学与辩证法配吗?

跪着的人群之中,大部分都表情悲愤,却又不敢嚷嚷什么。

张孚敬说的那个人,毕竟是皇帝。

难道在这里直斥皇帝无耻、自负、可笑?

可是大多数根本不屑于去研读或者思考一下这新学问的,心里都这么想。

以很多人的功底,他们也领悟不到这新学问的精妙——哲学的东西,向来门槛就是要高一些的。

但张孚敬的脸上没有丝毫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