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缓和了许多。大臣们纷纷点头赞同,毕竟朱棣的提议既给了朱瀚与朱标面子,又没有直接否定他们的主张。
“四皇子所言极是,边疆防御之事确需慎重。”一位中立的大臣站了出来,附和道,“臣以为,可由瀚王爷与太子殿下共同负责边疆防御事宜,待时机成熟后再做长远规划。”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地望着下方的争执。他心中自有计较,对于边疆防御使一职的任命,他自然有着自己的考量。但此时,他并未急于表态,而是静静地观察着朝堂上的局势变化。
最终,在朱棣的提议下,边疆防御使一职的任命被暂时搁置。
“诸位,边疆之战虽未如我所愿,但亦非全然无获。”府邸中,朱棣环顾众人,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朱瀚与朱标此番归来,必定自视甚高,认为朝中无人能及。然而,我们却可利用这段时间,逐步削弱他们的支持力量。”
一位谋士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殿下所言极是。微臣以为,我们可从朝中那些中立或摇摆不定的大臣入手,通过许以重利或威胁利诱,使他们逐渐倒向我们这边。”
朱棣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此计可行,但需小心行事,切勿留下把柄。同时,我们也需加强情报收集工作,确保对朱瀚与朱标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另一位谋士补充道:“殿下,我们还可利用朝中一些贪腐官员的把柄,迫使他们为我们所用。这些人虽非忠臣,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朱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好,就依你们之计行事。但切记,我们不仅要削弱他们的力量,更要制造矛盾,让他们内部产生裂痕。”
随着朱棣的精心布局,朝中逐渐形成了两股对立的势力。一方面,朱瀚与朱标凭借着边疆的战功和皇室的威望,努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朱棣则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暗中削弱他们的支持力量,并制造各种矛盾与纷争。
一日,朱瀚在府中召集了几位心腹幕僚,商议如何应对朱棣在朝中的布局。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在他们凝重的脸上。
“诸位,此番边疆归来,我们虽立下战功,但朝中局势却更为复杂。”朱瀚沉声道,目光如炬,“朱棣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众多,我们必须设法一一剪除其羽翼,方能确保标儿顺利继位。”
一位幕僚上前一步,拱手道:“瀚王爷所言极是。朱棣在朝中势力庞大,若正面交锋,恐难以速胜。微臣以为,我们可先从那些立场不坚定的大臣入手,通过恩威并施,逐步瓦解其势力。”
朱瀚微微点头,赞许道:“此计甚妙。但需注意,行事需隐秘,不可打草惊蛇。另外,我们还需加强情报收集,对朱棣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另一位幕僚补充道:“瀚王爷,我们还可利用朝中的清流之士,他们虽不掌实权,但在民间威望甚高。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必能为我方增添不少声势。”
朱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此言有理。清流之士虽无权无势,但其影响力不可小觑。我们可多与他们交往,共商国是,以正视听。”
朱瀚微微颔首,对几位幕僚的建议表示赞同,在朝中的每一步行动都需谨慎行事,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诸位所言极是,我们不仅要瓦解朱棣的势力,更要稳固标儿的地位,让他能够名正言顺地继承大统。”
他站起身来,踱步至书房窗前,望着窗外深沉的夜色,沉思片刻后继续说道:“接下来,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情报网络,确保对朱棣的动向了如指掌;二是积极争取朝中清流之士的支持,同时分化瓦解朱棣的党羽。”
一位心腹幕僚上前一步,躬身道:“瀚王爷,微臣愿亲自负责情报网络的扩建与整合,确保每一条信息都能准确无误地传达至王爷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