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字的使用,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居然成了大陆的「原罪」,在周至看来,其实这也是一种「区域文化不自信」造成的。
因为使用繁体字的地区,从现在来看要不就是经济发达的新兴「四小龙」,要不就是传统世界金融中心的港岛,从经济、生活投射到文化上,就让这些地区对大陆形成了一种「心理优势」。
而这样的「优势」,还引来很多自卑者的认可,曾经在后世网络上兴起过一阵否定简化字的浪潮。
而中文系往往还是这种浪潮的重灾区,这就有点无厘头了。
但是只要是真心想要研究这个问题,对简化字认真研究一下,这样的自卑感或者优越感其实大可不必,相反的,自卑者应该为这一项巨大的变革感到骄傲,而骄傲这应该为自己的无知感到自卑才对。
估计课堂上怀有这样想法的同学还不少,经过周至这一番的讲解,似乎刚刚有点被宝岛女同学搞得有些不好意思的心态都消失了,对呀,至少从‘台"字的演变来看,简化得非常有道理嘛,而且这也不仅仅是新中国干的事儿,而是古人从元明就已经开始玩的路数了!
老祖宗都在干的事情,你好意思说我是数典忘祖?!
刚刚有点塌下去的老腰,现在又重新挺起来了。
「我们再来看这个湾字。」周至知道课堂上这种心态的转变,这本身就是他想要达到的目的:「这个字是形声字,但是在早期的汉字里面并没有。」
「因此我们只能从没有水旁的‘弯"字开始,此字始见于篆文,《说文?弓部》:弯,持弓关矢也,从弓、?声。《玉篇?弓部》:弯,引也。从弓,表示与牵引弓弦相关;」
「如果我们研究这个字的纂文,就能够发现,下部的弓是一直存在的。」周至将几种篆书的「弯」字都写在了黑板上:「我们再看上半部,其实最早是三个绞丝的‘玄",乃是弓弦为丝筋绞合而成的会意。」
「随着书写的演变,这三个丝也发生了演化,有些中间的玄变成了言,之后在隶化和楷化的过程中,变成了?。」
「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篆书有一种变体,三玄的上方被连接了起来,而下方的部分变成了四条垂线,这是一种简化形式的篆书。」
「因为有了这一款变化,在后来的书法当中,便广为追求变化的书法家们所引用,在各种书法作品里,尤其是行书和草书里,都能够见到类似简化字的写法,加上水字偏旁以后的湾,同样如此。」
「最终在1956年《汉字简化字总表》,弯和湾,就采纳了古代篆书变体和行草中这两个字的结字法,将之楷化为标准简化字。」
「可是我们有个顺口溜,说的是汉字简化后的情形,」一个交流团里的男生站了起来,愤愤不平地道:「亲不见,产不生,乡无郎,爱无心,备无人,厂空空,面无麦,进不佳,卫无行。」
「这个顺口溜里的字,周先生都能够用解释‘台"和‘湾"的方法来阐释吗?」
「当然!」周至非常肯定地点头:「亲这个字,在甲骨文当中一边为辛,一边为见,其本义是探视犯罪受刑之人。战国文字基本没有变化,不过多了个变体,在辛下加了个‘木"。篆文从见、从亲,表示看、探视的意思;兼有罪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