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加法和减法(2/2)

这两个方面其实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人类从旧石器,新石器,再到青铜时代,黑铁时代,机器时代,其实永远都是在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

如果将视线从科技发展和生产发展中挪出来,落到社会层面上看的话,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制度,法律,风俗,各种施加在社会之上用于维护这个体系整体相对和谐运行的办法,其实都是加法。

总体来讲,数理逻辑的强项在于精简和明晰,也就是做减法,而文理逻辑的强项在于统一和融合,也就是做加法。

至于说哪一种逻辑成为人类的主流,其实只是看人类社会当前发展阶段更加侧重于需要哪一类逻辑而已,而绝不是把一种捧上天,而把另一种踩入地。

否则就是掉进了古代儒家治国理政的坑里,只不过反向重新掉一次而已。

当然周至没有听见,因此也就没办法发表这样的一通“高论”,他现在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一包资料。

准确说,是一件刑事案件。

一九七九年,秭归屈原纪念馆正式竣工,占地面积可达两万平方米,收藏了八百多件文物、五百多套有关屈原的书籍、以及三百多件古代名人字画。

为了确保文物安全,纪念馆又花了一年时间完善,直到一九八零年才对外开放。

自从纪念馆开放以来,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大部分是普通老百姓,也时常有一些文化工作者和国外专家。

每天出入纪念馆的人都高达上百人,遇上旺季,每天人流量可达上千人。

开馆八年以来,屈原纪念馆一直都很正常,直到一九八八年六月的一天,当工作人员来到馆内进行开展前例行检查,走到二楼的时候,突然傻了眼。

二楼陈列厅展柜破了个大洞,柜锁被暴力撬开,里面的文物不翼而飞。

更可怕的是,被撬开的锁还不止一个,好几个陈列柜都被撬开,柜子里的文物早就不见踪影。

经过紧张检查,馆里发现一共丢失了九件重要文物,其中有三只青铜编钟、三只青铜壶、一对青铜敦以及一把青铜剑。

而九件文物当中,最珍贵的要数东周青铜敦。

一九七四年,在秭归一个叫斑鸠窝的地方,有村民挖出一个半球状铜器,后将它上交给了文保部门。

文物干部经过鉴定,认为该铜器应该还有另一半,于是在斑鸠窝展开了抢救性发掘。

果真,就在原址附近,考古人员挖出了另一半。两者各是一个半球,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对完整的东周青铜敦。

铜敦高二十二点八厘米,径十七点五厘米,上下均有对称的三个S形兽体钮,合盖处上下各有一对对称环形耳,整体花纹细腻流畅,精致繁缛,是东周时期用于盛稻稷等谷物的礼器,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关键是这是一对孤品,放眼全国,这种等级的青铜敦,只有屈原纪念馆这对!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