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伯格教授的“死”,让美国领事馆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借口。
起初,美国人并不愿意和日本政府发生正面冲突,但是,美国政府也清晰的看到了,本国被卷入战争只是迟早的事情。
罗斯福总统对自己的亲信说过:
“目前存在着对民族十分严重的情况,宣战很有可能明天早晨就会发生。”
一旦美国被卷入战争,那么日德同盟都将会是他们宣战的对象。
在上海,美国领事馆始终都在保持着“谨慎的中立”。
其实美国方面的态度已经发生了重大转折。
而对重庆国民政府的援助,也已经悄悄的开始。
1939年2月和1940年3月,胡适和陈光甫分别同美方积极交涉,为中国争了25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两笔贷款,中国以出售桐油与锡矿作抵押,史称桐油贷款”和“滇锡款”。
随“桐油贷款”之后,美方又予华信用借款一亿元,其中包括5000万美元金属借款和5000万美元平准基金借款。
而更加振奋人心的是,1940年7月,美国全面禁止对日出口废钢铁,对日本禁运扩大到一切武器弹药、军事装备、飞机零件、光学仪器、金属加工机械和各种战略物资;
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扩大对日禁运,其中包括对于日本制造军火迫切需要的黄铜和纯铜。
这对于正处在抗战最紧要关头的中国政府和军民来说,极大的提升了他们的信心和士气。
温伯格教授被“虐待致死”事件,迅速引起了美国领事馆的极大关注,
美国领事馆总领事唐·博纳努第一时间照会日本驻沪总领事馆。
但旋即,日方否决了温伯格教授之死和日方有任何关联。
美国领事馆立刻出示了证据。
这些证据包括大量的照片,以及76号特工管乐为的供词。
在供词里,管乐为很明确的承认,针对温伯格教授的绑架和杀害,都是日方示意的。
日方继续予以否认,并表示这一切都是早就策划好的,针对日方的栽赃。
美日两方,在温伯格教授之死事件上,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博弈。
一个美国人死了。
嗯,其实这是小事。
但你又可以把其转化为大事。
比如,接二连三的禁运,早就让日本政府不断的提出了抗议。
但是,罗斯福总统还准备把这一禁运再度扩展。
上海,送给了美国最好的一个借口。
美国政府早就在考虑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现在这个机会到了。
不光是在禁运,一个更大规模的计划正在形成:
ABCD包围网!
所谓的ABCD包围网,指的是包括美国(America)、英国(Britain)、中国(China)与荷兰(Dutch)对日本形成的包围网。
更加激进的,是英国政府。
他们计划对日方提出是三个条件:
日军撤出中国大陆、废除日德意三国同盟、不承认重庆国民政府以外的中国政权。
只是,罗斯福总统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这三个条件会严重的刺激到日本政府,让事态向着不可逆转的方面发展,因此建议英方暂时不提出这三个条件。
暂时不提出,不代表着永远不会提出。
因为美国人也在准备着一份差不多内容的备忘录。
英美两国的态度,正在急速向国民政府一方倾斜。这对于身处苦难中的中国是一针绝妙的强心剂!
孟绍原在最关键的节骨眼,抛出了温伯格教授这枚棋子,让美方拥有了绝大的话语权。
没人在乎温伯格教授怎么死的,死在谁的手里,甚至没人在乎教授到底真的死了没有。
他们在乎的,就是这个借口。
借口,素来都是日本人最喜欢玩的。
从东北到北平,从北平到上海。
现在,轮到美国人来玩了。
在1940年圣诞夜的那一天,一个人,被美国领事馆的车秘密接进了领事馆。
孟绍原!
他不是来过圣诞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