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复了五州之地后,就再也无法继续,因为辽帝耶律宗盛已经御驾亲征,率领三十五万大军抵达了燕云之地,并且就组挡在了周辰的前进道路上。
三十五万辽军,数量上还要超过周辰统帅的北疆二十多万宋军,不过双方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展开交战。
得知辽国倾全国之力募兵三十五万奔袭边疆,远在汴京的赵祯和文武百官,魂都要吓没了。
这个时候的百官格外的团结,让赵祯调兵前往边疆,由周辰统帅,迎击辽国大军。
大宋君臣也是没有办法,纵然他们对周辰这个武将百般忌惮,百般不满,但这个时候,也就只有周辰能抵挡住疯狂的辽国。
跟有可能灭国比起来,其他都不重要。
赵祯不止将北方边境的厢军,乡兵都调了过来,就连藩兵都掉了过去,全部交予周辰指挥。
不夸张的说,周辰现在已经达到了宋朝任何武将都没有达到的高度,手握数十万宋军的兵权,这在宋朝,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他将辽国逼得太紧,使得辽帝不顾一切的征兵伐宋,赵祯也是为了保住江山,不得不任命周辰。
一年之后,周辰击败辽国大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消息传遍天下,轰动了整个大宋,这下就连天下间的文人,也都对周辰推崇至极。
汴京城!
“官家,这是辽国使者奉上的国书。”
内侍将辽国的国书小心翼翼的放在了官家赵祯面前,然后退到一边。
赵祯心情不错,被割让的燕云十六州,在他在位的时候收复,光凭这一点,他就能比肩太祖皇帝。
最近这段时间,他被无数臣子吹捧,早就已经心花怒放,自诩圣贤。
他打开辽国的国书,看到上面的内容之后,先是高兴,然后又皱眉,最后又笑了起来,脸色来回的变换。
这是辽国请求和谈的国书,并且谴责周辰破坏了两国的邦交,是两国交战的罪魁祸首,让宋国立刻将周辰召回,并且给予惩罚等等,否则辽国将会倾全国之力,跟宋国血战到底。
明明是来求和的,但字里行间依然充满了高高在上,甚至还威胁上了。
战败方还这么狂,正常情况下,战胜方是绝对不会给面子的,可偏偏宋国官家就是个特殊。
虽然周辰击败了辽国,但宋朝一直生活在辽国的压迫下,本能的对辽国有一种畏惧,也就是周辰大胜,收复了燕云十六州,歼灭了辽国将近二十万大军,才让宋朝上下取回了信心。
可作为皇帝的赵祯,考虑的更多,他不喜战争,喜欢文治,大宋已经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这已经是本朝最大的壮举和胜绩,完全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必要。
跟辽国打仗的这两年,国库花费巨大,连他这个皇帝都不得不缩衣节食,若是再这么继续打下去的话,谁知道国库能撑多久?
再者说了,燕云十六州都收回了,再去抢夺辽国的地界,也没有那个必要,那些贫瘠之地他根本就看不上。
所以赵祯心中也是更倾向于停战和谈,只不过辽使的态度和国书让他不满意,他们可是打胜仗了,该提条件的是他。
于是他立刻召集百官,可是议事。
…………
一开始,周辰只是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可这一年多打下来,他跟辽人早就已经结下了血海深仇,不死不休。
所以战胜了辽国之后,他心中涌出了一股干脆灭了辽国的想法,刚好现在趁着胜势,说不定还真的有机会。
而辽国上下,发现周辰率军入侵后,举国惊惧,这一年多,辽帝御驾亲征都被周辰杀的丢盔卸甲,国内大半的兵力都折损在边境,已经没有了再战的底气。
正是因为如此,辽帝才会派出使者前往宋国,请求和谈。
周辰率军在辽地攻城略地,所向无敌,可就在这时,京城传来圣旨,让他立即不得再战,立即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