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父 559 敬酒不吃吃罚酒(1/2)

此时,南都附一脊柱外科中心,全科室的教授博士齐聚一堂。

作为脊柱外固定架的临床实验合作单位,他们也是其中一个实验中心。

三博医院的实验资料已经传输过来,病例资料投影在巨大的屏幕上,邹教授作为该中心的主任,坐在前排。

一系列的X片, 术后两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全部显示在屏幕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每一个病例,无论之前多么侧弯严重,最后一個X片一定是接近正常的脊柱正侧位像。

附一脊柱外科,是全国四大中心之一。

协和、301、鼓楼、南都附一,脊柱侧弯治疗的一线医院, 其他所有医院自动退后一步。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就是十几个, 这是苏教授起家的地方。

苏教授进入会场,会场全部起立,苏教授打个手势,大家又齐刷刷地坐下。

首席的位置留给苏教授,苏教授落座,旁边的邹教授立刻介绍:“三博医院杨平教授的课题治疗已到,你看,矫形的效果有点令人震惊呀,我看了好几遍,现在没回过神。”

苏教授只是低嗯一声,认真地看X片。

脊柱外固定架,将临床实验引入南都附一,有一半的原因怀有私心, 究竟效果怎么样, 他心里没有底。

毕竟这技术难度很大,即使搞出来, 没有几代技术更迭, 进入临床是个未知数。

这时候动点私心支持自家人,也合情合理,如果自己不支持,别人更加不会支持。

年轻人也争气,短短几个月,拿出的数据如此惊艳,连苏教授也意外。

从课题的确立,到临床试验成功,居然短短几个月时间,速度实在太快。

“停!”苏教授指着一幅图。

负责控制电脑的博士反应速度很快,自动缓慢播放的X片立刻停住。

Cobb角176度的畸形,三个月矫形成功,每一个节段的功能被保留,没有一处被融合。

邹教授担任解说员:“从三维空间来看,弯曲的凹侧被拉开,轴向的旋转被拧正,在渐进的矫形中,脊髓的耐受能力被扩大,所以没有一例出现神经症状。”

屏幕图像立刻切换, 用动画演示矫形过程, 弯曲的脊柱逐渐矫正。

“这个年轻人是谁的学生?好像金刀奖冠军就是他吧?”

一个教授翻阅手里的资料说,当然, 他并不知道杨平是自家院长的未来女婿。

“就是他,金刀奖直播折叠人的脊柱矫形手术,挺狂的。”

另一个教授回应。

“韩建功的学生,他的在读博士呢。”

“韩建功有个这么好的学生?老邹,怎么不挖过来?”

“只有一例针孔感染,轻度,嗯,安全性控制得很好。”

“将矫形分散到每一个责任椎骨,思路很正确。”

会议气氛很轻松,大家边熟悉资料,边聊天。

他们以前压根就没想过,脊柱侧弯矫形可以用伊利扎洛夫理论来矫形。

他们的概念里,手术方法虽然不断升级,但是无非是截骨的改进,以椎弓根钉为核心的内固定器械的升级,中心思想还是利用截骨融合矫形。

用外固定架来渐进矫形,直接颠覆脊柱矫形的理念。

这些教授经常去北美、欧洲开会,因为没有听说那个团队研究这种技术。

“我们与三博医院有合作,是临床实验中心之一,现在要挑选一些病例,在做好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开展同类手术,今天将大家聚集到一起,就是提前熟悉这种新技术。”邹教授高声说。

“第一例最好还是请这个杨教授来做,毕竟是他自己的技术,听说他是我们南都医大低职高聘的副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教授对这个新技术有点不太相信。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究竟行不行,来附一弄几个,也一两个月掰直,他才心服口服。

“如果大家对这技术没有疑问,我们就准备进入临床试验,需要至少三十个病例,多多益善,这样,我先贡献十个病人。”邹教授自己举手。

“正好,我手头有五个病人,请他来试试?”

曾教授倒想看看这个杨教授的新技术如何。

“我这边也出六个病人,我也想看看,这玩意究竟行不行,刚刚看PPT演示的病例都不错。”

又一个教授贡献几个病人。

“大家积极参与,对这种年轻人才,我们要支持。”

苏教授一直没有发言,一般脊柱外科的会议,由邹教授主持,他关键时候说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