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小朋友,其实是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不需要病理检查来确诊,依据病史、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
只是手术中任何切下来的器官和组织,都要进行病理检查,这是医学常规。
宋子墨正好借这个机会,研究一下这种少见的局灶性慢性骨髓炎的病理表现,也看看手术是否真的彻底切除了病灶。
为此,宋子墨让病理科帮忙,将取出的整段骨栓,做出了几十个病理切片,这样可以对整段骨栓进行细致地观察。
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低倍镜下切切片成同心圆的三明治表现,最中心的是坏死骨,坏死骨的周围是感染骨组织,最外一圈是正常的骨组织。
高倍镜下,视野如同一幅抽象派图画,坏死和感染骨组织里面,可以看到少量浸润的淋巴细胞,而正常的骨组织则没有淋巴细胞。
从这几十张病理切片来看,每一张都是类似三明治结构,也就是杨平从病人的影像图片,进行了精准的判断,规划了手术中使用的环钻直径,手术时一次到位,将整个问题骨组织全部拿掉。
即使用手术机器人来做,也无法做到如此精准,因为手术机器人无法替代术前主刀医生的临床判断,它只是一个被动的工具。
宋子墨看完切片,确实,看久了眼睛不舒服,他让徐志良过来看,高桥做好准备。
这种看病理切片,杨平在系统空间的辅助检查培训,已经接受魔鬼式的培训,别说看病理切片,整个病理切片的制作,每一道工序他都亲自做过,非常熟练。
他现在只不过想把一些经验传授给宋子墨和徐志良,让他们也掌握如何看病理切片,他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比病理科专家更厉害。
徐志良接触病理切片没有宋子墨那么多,他是读博士的时候,做实验,看过一些,临床后几乎没有什么接触。
徐志良坐到工位,开始看病理切片,高桥坐在他旁边,下一个就轮到高桥。
宋子墨接到唐菲的电话,她带着藤原美雪已经到病理科的门口,他们也想进来看看。
藤原美雪这段时间,跟唐菲相处得很好,她也很想跟着杨平,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尖端技术。
宋子墨出去将两人接进来,她们安静地坐在旁边,藤原美雪向杨平打招呼,杨平微笑以示回应。
镜检室内静悄悄的,工位上的医生都认真地在看病理切片,偶尔有人出去上洗手间,几乎小跑出去,小跑进来,进来后没有休息,继续坐在工位上看病理切片。
每天的任务要是不能完成,就会堆积到第二天,第二天又会收到很多标本,这样叠加累积,只会越来越多,而且病理科医生比较难招,一般学医的都喜欢临床,很少有愿意学病理的。
所以,大医院的病理科没有临床科室那样竞争激烈,弄到非博士勿敲门的地步,病理科即使硕士研究生也有机会进来。
有个年轻医生突然起身:“看到关主任和石主任没?”
“应该在隔壁看冰冻切片,刚刚送来好几个标本做冰冻的。”另一个医生回答。
“这个小孩的,麻烦你帮我看看,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年轻医生请另一个资历更老的医生帮忙。
资深医生过去帮忙看了一会:“这个好像没什么,我也看不出,等两位主任过来再说吧。”
杨平在旁边休息,听到了医生的困惑,纯粹给予技术帮助:“我帮你看看?”
资深医生抬头,看着杨平,将信将疑:“要不,你帮忙看看?”
只是好奇,这位骨科博士真的会看病理切片?还是胃肠道的病理切片,对他是否真的会看,没抱任何希望。
资深医生让出位置,杨平坐下来,看了一会:“食管鳞状上皮内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很可能是克罗恩病,有其它部位的切片不?如果胃镜和肠镜活检也有类似改变,可以诊断为克罗恩病。”
正专注工作的病理医生都抬头,宋子墨、徐志良、高桥、唐菲和藤原美雪也朝杨平看来。
“看我干什么,就是这么回事,食管鳞状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是克隆病在食管粘膜的轻微表现,还有消化道其它部位的切片不?要不,我帮你一起看看?”杨平没想到自己开口,引来这么多目光。
一个骨科博士,坐在病理科的镜检室,指导别人病理科医生看切片,刚才那个资深医生,十年的经验应该有吧,人家不奇怪才怪。
资深医生愣了一会,从一个大玻片盒子里,挑出两块玻片,交给杨平。
杨平将玻片一块一块地放到显微镜下,看后说:“胃黏膜局灶增强性胃炎,回肠末端黏膜有局灶活动性炎,没有疑问了,诊断为克隆恩病。”
这时,关主任和石主任进来,年轻医生将困惑跟两位主任说,石主任毕竟经验丰富,每次遇上比较难的,还是要他帮忙看。
“要不,你休息一下,石老师。”关主任不忍心,刚刚石主任看了好几份冰冻切片,眼睛红红的。